陈振,这位中国好人,辽宁省最美退役军人、最美讲师、岗位学雷锋标兵、新时代雷锋传人、乡村阅读的领航者,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耕者与传播者,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听党话,跟党走”的诺言,用35年的光阴书写了文化振兴与精神传承的壮丽篇章。从保家卫国的军旅生涯到文化育人的孔子学堂,从党委政府的官员到乡村阅读榜样的化身,陈振的生命之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雷锋精神交织辉映的华章,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连接着历史与未来,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
一、烽火淬钢骨,军旅立勋功
铁血丹心,立勋铸史。陈振十六年零七个月的军旅生涯,构成了他生命中最为辉煌的篇章,四次立功受奖的经历,1992年被部队保送军校深造的机会,皆是他忠诚与勇气的鲜明印证。在部队,陈振不仅是军事技能过硬的专业尖兵,更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骨干,他的入伍次年即入党的历程,源于他对政治理论的深入学习与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信仰。他是部队学雷锋小组的组长,学雷锋标兵的身份源自他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陈振的军旅岁月,是一段淬炼身心、磨砺意志的历程,为他日后的文化使者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他用笔杆代替枪杆,撰写政治理论学习笔记15万余字,为战友们书写家书,为连队绘制板报,剪辑保存报纸数十本,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这些点滴汇聚成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后续的文化传播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转业为民,再创佳绩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陈振转业后,未曾停下前进的脚步,相反,他开启了一场新的征程。他荣获“中国好人”“辽宁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辽宁好人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他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在信访工作岗位上,陈振创造了连续十一年全省领先的成绩,为盘锦市两次赢得全国信访先进集体的荣誉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发起的“雷锋家庭联盟”,从最初的六个家庭十八人,发展成为拥有超过一千户三千名志愿者的庞大队伍,开展活动三百多次,传递正能量,引领社会新风尚,成为盘锦市学雷锋的亮丽名片。陈振深知,学习是持续进步的动力源泉,他的成绩离不开不断的学习,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开展接地气的活动。因此,他被盘锦市评为学雷锋先进集体,被辽宁省委宣传部办公室表彰为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纷至沓来,是对陈振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大肯定。
三、孔子学堂,文化播种机
文化深耕,花开满园。陈振是盘锦市21所孔子学堂的推动者,他不仅架设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更让这些学堂成为农村与社区文化交流的活跃平台。《雷锋精神三字经》的创作与宣讲,将传统智慧与现代价值观念融为一体,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深刻内涵。近年来,陈振举办的各类宣讲活动已超过百场,直接受众逾三万人次,极大地推动了雷锋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他紧跟时代步伐,宣讲《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雷锋,做新时代雷锋传人》,成为了文化传播的典范。被盘锦市评为“书香门第家庭”“首届十大孝子”,荣获辽宁省“最美讲师”“老兵宣讲团成员”等众多荣誉,陈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化传承的意义,让文化之光洒遍每个角落。
四、驻村书记,文化振兴领路人
深耕乡土,文化兴邦。陈振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将文化传播与乡村文化建设紧密相连,他定期组织村民开展读书会、文化讲座等活动,激发了乡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他捐赠了大量的图书,设立了阅览室,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陈振的组织下,沙岭村党员和群众走进盘锦市融媒体中心开展的读书活动,共举行了20次,参与人数达61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与尊重。他以“首届乡村阅读榜样”的身份,进一步拓宽了文化传播的路径,使更多青少年与退伍军人有机会接触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陈振推动的乡村文化振兴,不仅美化了乡村的面貌,更滋养了农民的精神家园,他被辽宁省评为“首届乡村阅读榜样”,这份荣誉是对陈振文化振兴策略的高度认可。
文以载道,振铎乡野。陈振的事迹,恰如《论语》所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不仅是对陈振个人品格的精准概括,也是对他肩负起文化传承与传播重任的崇高赞许。陈振,以其35年的学雷锋之路,生动诠释了文化之光如何照亮未来。他不仅推广孔子学堂,参与授课时间超过了500小时,而且将读圣贤书、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作为一名文化使者,一名雷锋传人,陈振初心依旧,他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无私奉献续写属于自己的雷锋故事。他的事迹,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军营,照亮了学堂,照亮了乡村,更温暖了每一个渴望知识与文化滋养的心灵,成为文化振兴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指路灯塔。
1月13日上午,嘉兴市山东商会孔子学堂的公益书法老师们走进建...[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