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东之垂的罗霄山下,有一群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追随至圣先师孔子的光芒,于2015年发起成立了社会公益组织--攸县传统文化促进会,同年申办全国第676号孔子学堂,成为湖南省株洲市唯一一所孔子学堂。通过九年的努力,在湖南省成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高地和深受百姓喜爱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每年都被湖南省孔子学堂联席会议评为先进孔子学堂,2019年还荣获全国优秀孔子学堂的殊荣。
一、 夯实基础,以办学保障为重点
1、场地、师资和经费是孔子学堂公益办学的三大重要基础。孔子学堂申办成功后,面临着“无学生、无场地、无师资、无经费”等诸多困难。第一任主任刘爱国先生带着第一批10来个志愿者可谓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没有学生,就要几个志愿者带上自己的孩子一起来亲子共读经典,没有场地,学堂管理者就做工作,动员一个志愿者把他家临河边的一栋民房,让出一间房子,志愿者自己动手搬来课桌和凳子,做成一个临时教室来进行教学;没有师资和经费,就暂时动员两位攸县教育界的特级教师来义务教学,同时志愿者也承担讲课任务。九年来,先后八次搬地方进行教学。刚开始两年,通常请来的老师因为其他事务只能上一两期课,现任主任陈正德和爱人皮晓艳就顶上,他们夫妻是九年来十七期都没间断上课的。虽然历经种种困难,八易其所,到2023年终于依托乐善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一所闲置下来的小学整体建设成为一个能够解决吃、住、教学等功能的较高标准的孔子学堂,占地10000平米,厨房餐厅齐备,办公区域与教学区和生活区独立,设有家长学校讲堂一个,音响投影仪齐备,严格按孔子学堂的教室布置,学生课堂一个,用于经典诵读和练习书法,形体房一间,办公室二间、会议室一间,能容纳200余人的宿舍10间,劳动教育基地一个,还有一个占地500平米的菜地。孔子学堂下设的教育基地的条件同样得到有效改善,全县重点文化项目的石山书院、社区的文化活动室、乡村的文化阵地都分别成为了孔子学堂的教育基地。江明亮老师将自己云升幼儿园的一层楼无偿奉献给了孔子学堂,贺春雷老师、刘双莲老师分别投资近三百万,建成了洲上田基地和立德书院基地。
2、孔子学堂的领导和志愿者们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研究、传承、创新而默默无闻地耕耘、公而忘私地奉献着。他们夜立街头义务放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著书立说尽心传承本土传统文化基因,他们传经授典立足孔子学堂教书育人,他们承古创新携手广电开展传统文化讲座,他们发展孔子学堂教育基地有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他们在党旗下的文明实践活动中,紧扣家庭教育、家风文明这个重要基石,坚持不懈地进机关、走社区、入校园、下乡村开展传家道、立家规、树家风教育。
3、攸县传统文化促进会孔子学堂是一个纯文化的民间公益社会团体,志愿者来自方方面面,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在行进方向上争议较多。对此,孔子学堂名誉主任邓爱祥会长和阳新民书记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中央文件精神,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始终坚守在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的正确轨道上。在中华文化扎根、铸魂的伟大征程中坚持热心传承,在传承中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落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要求。另一方面坚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用优秀传统文化智慧为广大志愿者充电。在学习方式上坚持授课与自学相结合,全面通学与重点研读相结合,通过强化学习有效提升了志愿者的传统文化水平,构建了一支能胜任的孔子学堂讲师队伍。志愿者队伍发展到120多人,讲师发展到56人。学堂经费通过优质社会服务得以保证。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被主管部门县文旅局授予优秀协会荣誉称号,被市民政局授予三a社会服务组织,被省民政厅授予湖南省示范社会服务组织。
二、创新模式,以百姓需要为原则
攸县传统文化促进会孔子学堂,以百姓的需求为导向,以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堂训为原则,十分注重学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1、创建了假日亲子共读的教学品牌。先后举办假日亲子共读公益班17期,举办暑假夏令营、寒假冬令营3期计27个点,直接福及孩子和家长5000余人。
2、走出了一条孔子学堂教育基地的办学新路。在全县范围内开设了洲上田、立德书院、文化路社区、天成汉学馆、攸县一中、皇图岭、槚岭药博园、槚山中学、渌田完小、华枫学校和仙石小学等十七个孔子学堂教育基地。构建了学校、社区、企业和乡村系统的国学教育示范点,有效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角度传承。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赢得了中国孔子基金会和湖南省孔子学堂联席会议的充分肯定,八年来连获湖南省孔子学堂联席会议优秀孔子学堂,2019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孔子学堂荣誉称号。
3、主动上门争取县关工委、县民政局、县教育局的重视,在全县范围内携手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活动。组织讲师团的讲师们深入全县留守儿童示范点,走进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当中了解他们的需求,辅导他们学习,传授隔代教育的方法,引导广大留守儿童知敬畏、懂感恩、勤学习、讲礼貌、守规矩。有效启迪了隔代家长的家教智慧,改善了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融洽了留守儿童家庭关系,为全县留守儿童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连年被评为县末成年教育先进单位。
4、携手县广播电台开设了学传统文化、做智慧家长的家庭教育专题节目。组织讲师们深入全县各地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精心备课。围绕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夫妻和顺、婆媳相处、家庭教育等话题开展村村通广播讲座200多场次。引导广大家庭传家道、立家规、树家风,为全县文明实践建设有效夯实家风文明这一重要基础。“传承攸女文化,促进齐家教育”被评为株洲市优秀志愿服务品牌。
三、 把握方向,以服务大局为重点
为服务攸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中心工作,组织了传统文化教育志愿服务队,先后进机关、社区、学校、乡村开展文明家风讲座近180场次。引导农村党员干部以情经营好小家,用心维护好大家,尽忠热爱好国家;启迪离退休干部自觉投身家庭教育活动,在家庭教育活动中消除离退休后的寂寞感和失落感,从培养孩子成长中找回老年人的人生价值;辅导家长正视当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焦虑,把握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注重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教育青少年学生要树立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圣贤理想,培养爱祖国、懂感恩、重孝悌,守诚信、知敬畏、恒仁善的高尚品德,炼就正确的态度、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健全的理智、宽大的胸襟等优秀性格,养成爱学习、讲礼貌、做家务、守勤俭的良好行为习惯。系列的文明实践服务活动赢得了全县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得到了省、市、县文明办的充分肯定。共涌现出县级优秀志愿者15人,市级优秀志愿者3 人,省级优秀志愿者2人,8人获得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证,10人获聘湖南省孔子学堂高级讲师,县“十佳乡贤”4人,县道德模范3人,省道德模范2人,全国道德模范1人,湖南好人3人,湖南省文明家庭1家。
九年的坚持,九年的努力,攸县传统文化促进会孔子学堂已成长为湘东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成为了攸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軍,成为了家庭、家长和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
陈正德主任培训孔子学堂志愿者
基地亲子班结业合影
在自己的基地办夏令营
省刘孝听院长来攸县视察工作
与村委会合办夏令营
1月12日,浙江龙港孔子学堂举行2024届泰伯班结业典礼。同学们...[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