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舜耕街道舜华社区居委会坐落于济南风景秀丽的千佛山南麓,因传说为大舜躬耕之地而得名,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辖区面积0.9平方公里,共管辖4000余人。近年来,社区积极倡导建设“魅力舜耕,阳光之城,儒学社区,君子之居”,2014年,在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全国首家孔子学堂落户舜华社区,标志着该项公益性传统文化普及传播重点工程正式拉开帷幕。它根植于百姓生活,深耕精神家园,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社区活力。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曲阜,提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孔子学堂的建设与发展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舜华社区以“三化合一、三共协同”的思想,将党建文化、传统文化、廉洁文化相融合,推进文化共育、文化共治、文化共享,探索孔子学堂推进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形成“乐和”文化治理模式,努力构建新时代宜居康乐幸福的新社区。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领航,聚力民智,以文化共育凝聚基层治理新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合”思想,推崇“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孔子学堂的文化优势作用,凝聚各方组织力量,以文化共育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组织聚力,搭建文化共育联盟。通过党建领航,学堂搭建契约化共建平台,以“谈约、签约、亮约、履约、评约”党建共同体签约模式,让共同体单位发挥专业文化特长融入社区,服务居民,形成文化共育联盟,凝聚组织力量。截至目前,共有35家省直单位、26家市级单位、100多家两新组织与社区签约共建。如:山东教科院党委、山东文艺广播党支部、济南市纪委监委党支部、聪明豆绘本馆等单位,发挥在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廉洁文化等领域的优势作用,积极认领文化宣传普及推广项目,形成文化共育合力。
校社联动,构建文化多元平台。社区与市中区艺术教育基地实现人才场地共享,整合3000平米服务阵地资源,打造了“一堂”“一场”“一院”“一廊”“一厅”,即孔子学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乐和大院、乐和廉廊、乐和会客厅等功能阵地。同时,依托“乐和党建”工作思路,在全市率先提出家校社全环境育人的理念,形成“乐和养正”工作平台,通过家庭、学校、社区三方合作,拓展文化服务功能。
网格延伸,形成文化共享生活圈。按照“网格化管理,融入式服务”思路,社区建立5个网格文化驿站,将传统文化渗入网格。一方面,广泛吸纳网格内社团组织、楼宇小组、驻区单位、商圈中的骨干力量,吸纳进学堂师资库,壮大学堂的力量,为学堂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依托网格文化驿站,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开展端午节、元宵节等我们的节庆活动以及非遗剪纸、手工艺品制作等居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活动,通过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激活网格力量,形成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生活圈。
(二)文化赋能,沁润民风,以文化共治赋予基层治理新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治理中倡导“以善养人、使民有耻”的德政观、“亲亲尊尊、重义轻利”的情义观,“重在调解,无讼息讼”的法律观。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社区将礼法融合的治理文化融入其中,倡导自治、法治、德治,以三治融合赋予基层治理新活力。
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实现矛盾参与式化解。依托孔子学堂,形成“大树下话民情”“家门口说事儿”“六尺巷”等议事矩阵,树立“和谐、友善、诚信、谦让”的道德观念,通过文化的熏陶与渗透让居民走进学堂充分参与协商,制定《邻里公约》、《楼道公约》,引导居民建立一社之规,一楼之矩,约束行为规范。同时,吸收驻区单位、物业公司、律师、民警、社工等专业人才,发挥“百姓参议团”、“矛盾调解员”等“能人”作用助力协商,成功化解因电瓶车充电、加装电梯、楼顶渗水等导致的邻里矛盾纠纷1000余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实现项目自治化管理。社区通过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按照“1 1 x”的运作模式,即一名志愿骨干,一名专业社工,x名志愿者,通过“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志愿组织接单”的方式,合理确立服务项目,实现孔子学堂志愿服务的项目化管理。规范培育运作蒲公英志愿社团、速成宣讲团、巩大妈红娘牵线团、国学讲师团等7支,30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根据线上、线下征集的需求内容,各志愿服务队伍认领志愿服务项目,认领了“国学亲子园”“书香悦读会”、妈妈沙龙等项目,实现服务常态化、持久性。
搭建融媒直播平台,实现德育立体化传播。舜华社区搭建融媒直播平台,以党建为引领,整合社区、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媒体等各方资源,致力于传承和弘扬美德和正能量,激发并呈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融媒直播间开通“融媒故事频道”,广泛吸纳社区的党员、退役军人、志愿者、最美家庭加入宣讲团,通过开设红色精神宣讲、清风廉洁课堂、最美家风故事、网格里的传统文化等板块,讲社区故事、讲舜耕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社区党员都来做鸿雁直播间的“讲述者”。他们不仅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精心编排,以文艺的方式演绎,将德育的理念贯穿其中,还亲身述说身边的感人故事,让这些社区的闪光榜样把传统美德践行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美好内涵。
(三)倡树美德,融入民心,以文化共享开启基层治理新篇章
舜华社区以“倡树美德,共建和谐”为目标,以“三化合一”品牌为核心,积极创新“耕读、崇德、礼乐”三大主题的“乐和·家”工作品牌,致力于培养社区居民的全面素质和高尚品德,构筑一个充满文化底蕴、和谐美好的社区,以精神滋养和传统文化引导居民参与基层治理。
建设“耕读之家”。社区孔子学堂着力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坚持“三个精心”,以打造耕读之家将书香文化浸润社区的每个角落,以思想引领居民融入社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一是精心创新模式,孵化聪明豆绘本馆、专家志愿讲师团、寒暑期国学营、“书香家庭”经典悦读会等社会组织,构筑育人精神家园;二是精心丰富内容,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区、道德书架、国学书架等特色书架,突出学习主题,并开展品读国学经典、亲子读书会、“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凸显文化特色;三是精心打响品牌,通过创新“书记夜谈会”“乐和聊吧”等读书会品牌项目,邀请在职党员、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推进“家门口”的微治理,凝聚小力量服务大民生。
建设“崇德之家”。舜华社区秉持“崇德尚善”的价值理念,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培养崇高道德情操,成为践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平台。同时,以“家风讲堂、成人礼堂”为文化点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出德育春风阅读室、道德讲堂、亲子德育营、亲子共读会等系列活动,通过弘扬儒家经典、传承家风家训,引导社区居民培养高尚德性、修身养性,提升社区居民的道德修养与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责任理念。
建设“礼乐之家”。 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秩序。将礼乐融入居民生活,以礼乐文化引领社区和谐,是当下社区治理开创性的实践。舜华社区倡导居民忠孝仁义、修身养性、谦和有礼,以文艺礼乐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德。通过对礼乐的损益,孵化培育“华韵”合唱团、“华彩”广场舞队、“华艺”戏曲社、“华章”古诗班等艺术队伍,长期开展古琴课堂、合唱班、葫芦丝、佳木斯舞蹈等文化培训,以此推动和提升公共文化水平,赋能社区基层治理,实践并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新气象。
1月12日,浙江龙港孔子学堂举行2024届泰伯班结业典礼。同学们...[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