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实验小学孔子学堂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标准化、特色化、生活化的建设标准,努力完善学校“孔子学堂”品牌,打造“四有一创”的学堂建设模式,通过课程建设、多元活动等助力学生成长为有儒雅气质、有谦逊之风、有积极人格、有凛然正气的诗意少年。
一、“四有”具体做法
(一)有守正和谐之氛围
一处一景致,一物一精神。学校注重校园国学景致建设,以“廊、园、厅、堂、室、网”为主阵地,进行传统文化校园建设。进入校园,迎面就是“诗开山河春秋色,文育天地古今人”的影壁墙,北侧教学楼外打造承载诗词发展史、展现二十四节气的文化长廊,打造诗书相映的“四季如诗”国学文化园,静心致远的诗意竹林、林荫诗道、茂林修竹。
教学楼内,精心构建国学景观,如设立孔子学堂、悬挂孔子画像、打造儒学文化长廊。建设诗文长廊、诗词专栏等诗意场所。教学楼大厅设置“弟子规”“论语”展示栏,突出“礼”和“仁”;墙壁上展示著名诗人、词人,潍坊本地国学名家的名篇,各班级文化建设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中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充满了诗意书香,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有谦逊儒雅之教师
学堂师资建设是扎实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助力学生成长的关键环节。一是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教研,通过“百日读书”活动落实传统文化书籍的学习,教师利用假期时间背诵经典诗词、《论语》《弟子规》等。二是骨干教师依托诗社和吟诵社团在经典学习与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形成一系列特色教学经验,培养出一批学堂特色项目名师,如:王先密老师“诗词吟诵”、于海燕老师的“三品育人”、李林科老师的“甲骨文画”等。三是名师引领。于海燕、高敏老师通过名师工作室建设带动学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多人次在全国、省、市、区公开课中崭露头角。
(三)有经典润心之课程
学校努力把“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学堂宗旨与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有机地融合,不断强化学堂建设、完善课程体系,让孔子学堂成为全校师生以及家长净化心灵,提升修为的殿堂。
一是构建诗蕴、诗格、诗趣、诗艺、诗健五位一体的诗意课程体系,将孔子学堂建设纳入诗文育人研究序列,夯实九种诗文课型,依托高敏名师工作室及传统文化读本情景剧进校园等活动开发诗文吟诵课、诗文戏剧表演两种课型,深化诵吟教学。持续挖掘诗文育人元素,实施三品育人。构建“追寻圣贤”“品诗悟情”“四季”等微课程,通过项目化学习、跨学科探究,引领学生品诗悟情、品人学德、品史立德。
二是修订《新诗文育人校本课程》,涵盖天、地、人、艺四大系列,共计11万字,作为一至六年级必修课程,每周一课时。采用情景化、故事化、生活化教学法,使君子人格具象化,通过诗文云端课堂,引领学生借助资料、想象画面、知人论世。
(四)有多元丰富之活动
学校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丰富课程资源,学校以“学书法、兴礼乐、办节庆、研学游、传家风、做君子”六大主题活动为依托,将传统文化融入师生日常生活,实施全员、全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内外兼修,养成君子风范。
活动内容多元。开展传统节日、感恩父母、感受四季、遇见圣贤、情系故园、厚德养基等丰富多彩的特色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与师生的生活全面对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和践行传统文化。如在遇见圣贤等活动中,学生搜集资料、巧画导图、撰写调研报告、绘制诗人明信片或朋友圈,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参与诗词学习,拓宽学习路径,丰富学习形式,提升学习效果。
活动形式多样。开展诗文多彩活动,在孔子诞辰日举办每年一届的诗文节活动,开展“沐书香.悦未来”师生经典诵读活动、诗文吟诵展示、诗文背诵通关、现场诗词创作、校园诗词大会、诗意亲子共读、校园书写大赛、国学操比赛等,依托项目化学习及跨学科活动深化诗文育人,引领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悦享成长。
(五)一“创”:创新学堂运行模式
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学堂运行模式。线上开设云讲堂和云平台。一是开设传统文化云端讲堂,依托诗文特色建构云讲堂课程架体系,以探究“诗词里的大美中国”为主题,分时段、分主题带领学生走进诗词、赏析诗词,如诗画歌舞醉江南、金戈铁马征塞北;宁静淡然奏田园、大浪淘沙品黄河。二是依托学校公众号开设吟诵专栏,定期推荐推送师生吟诵作品。依托荔枝电台app,开设学校诵吟电台,定期展播师生的优秀诵吟作品;建立家长诵吟微信群,开展线上亲子诵读、古诗接龙、对诗会、赛诗会、诗人趣闻等诗文赏写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优化线下孔子学堂运行模式,利用每周五选修课时间,分学段开设诗词赏析、诗文吟诵、诗词创作课程,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孔子学堂建设成效
二十多年的传统文化育人、近5年的学堂建设探索,学校逐步形成创设环境、构建课程、开发活动等育人实施路径,促进了师生素质与办学品质的全面提升。
(一)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学校毕业生都能完成诗文读本中500首诗词的背诵记忆,背诵量在十万字以上,每学年中高年级学生诗词创作量人均多达30首以上,人人能形成自己的诗文集。大量的诵读积累,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表达能力,涵养了情趣品行。每年200名左右学生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作品。
(二)教师收获专业成长
教师队伍在经典学习与教学实践中亦不断提升,形成一系列特色教学经验,多人次在全国、省、市、区公开课中崭露头角,多项传统文化项目和课题顺利解题,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备受瞩目,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团来访,影响力广泛。
(三)学校持续内涵发展
学校先后获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山东省经典诵吟特色学校、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研究成果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诗文育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校本课程、潍坊市好课程、潍坊市政府成果特等奖等。《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齐鲁晚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接待来自全国的参观团数以千计。
1月12日,浙江龙港孔子学堂举行2024届泰伯班结业典礼。同学们...[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