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孔子道:“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谦虚,愿意向比他低位的人求教,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注释】
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孔圉(yǔ)。考孔文子死于鲁哀公十五年,或者在此稍前;孔子卒于十六年夏四月,那么,这次回答一定在鲁哀公十五年到十六年初的一段时间内。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三年并不存做官的念头,这是难得的。”
【注释】
至——这“至”字和《雍也篇第六》“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的“至”用法相同,指意念之所至。谷——古代以谷米为俸禄(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工资),所以“谷”有“禄”的意义。《宪问篇第十四》的“邦有道,谷;邦无道,谷的“谷”正与此同。
19.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wú),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
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所已能的,可以说是好学了。”
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那种学了点知识就自满自足的人,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要静下心来学,诚心地学,虚心地学。多学多问,多问多学,向各方面问,向各方面学。向老师、前辈问学,也向学生、后辈问好学。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更多的本领。才是一个通过学习增长本领,提高素质的人。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