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7-10-20 10:54:00             嘉兴孔子学堂

   

  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 

  孔子说:“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时去学习《易》,便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注释】 

  《易》——古代一部用以占筮(shì)的书,其中的《卦辞》和《爻辞》是孔子以前的作品。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hào)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得来的人。”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zhì)之。知之次也。” 

  【译文】 

  孔子说:“大概有一种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我没有这种毛病。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多地看,全记在心里。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 

  【注释】 

  次——《论语》的“次”一共用了八次,都是当“差一等”、“次一等”讲。《季氏篇第十六》云:“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这里的“知之次也”正是“学而知之者,次也”的意思。孔子自己也说他是学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的人,所以译文加了几个字。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 

  孔子说道:“讲到圣和仁,我怎么敢当?不过是学习和工作总不厌倦,教导别人总不疲劳,就是如此如此罢了。”公西华道:“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注释】 

  圣——《孟子.公孙丑上》载子贡对这事的看法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可见当时的学生就已把孔子看成圣人。 

  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wú)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 

  孔子说:“圣人,我不能看见了;能看见君子,就可以了。” 

  又说:“善人,我不能看见了;能看见有一定操守的人,就可以了。本来没有,却装作有;本来空虚,却装做充足;本来穷困,却要豪华,这样的人便难于保持一定操守了。” 

  【注释】 

  有恒——这个“恒”字和《孟子.梁惠王上》的“无恒产而有恒心”的“恒”是一个意义。泰——这个“泰”字和《国语.晋语》的“恃其富宠,以泰于国”、《荀子.议兵篇》的“用财欲泰”的“泰”同义,用度豪华而不吝惜的意思。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