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您一起读《中庸》,这里所言《中庸》是儒家经典四书中的一部,它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到了南宋时间,当时的大儒朱熹认为这篇写的实在是太好了,于是将它和《礼记》中另外一篇《大学》提取出来,与《论语》《孟子》称为四书。
提到“中庸”,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有人这么说,关于传统文化自己懂得不多,但是关于“中庸”,懂得、懂得,就是遇到事的时候,出现矛盾的时候,左边调和,右边调和,这就是“中庸”啦!
一听这话,就知此人对传统文化果然了解不多!要知道“中庸”是上古圣神继天立极以来,圣圣相承的心法,是我们的先人为这片土地的子民留下的最高智慧,若是简单认为是左右调和,就太平庸啦!
讲到这里,我们来一起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家叫中国,你是否想过,古往今来有多少朝代?夏、商、周、秦、汉直到宋、元、明、清,像一个小孩有很多小名,大名却从来没有变过。孔庙有一道很有名的门叫“大中门”,我们在读的经典叫《中庸》,你知道“中”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吗?刚刚讲“中”是这片土地上的先人留给我们的最高智慧,这个智慧是什么?
中庸·用中·中用
走近《中庸》,先来了解“中”,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用也。原来,中庸就是用中,接着就会有用。人们常讲要做个有用的人,真想成为个有用的人,要读《中庸》。
再问,作为一个人,最大的中用是干什么?《中庸》中讲的好“天命”,履行天命,今天我们有个词和它接近——使命,它代表着生命的最高追求。当然,我们还可以讲的更通俗些,可是知道老天派你来是干什么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命,一生成就的高低,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对于天命的认知与履行。
主讲人 李文文
身份:教师
年龄:80后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专栏作者,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专家团成员,山东教育卫视孔子大学堂主讲。
合著有《问学孔子家语》、《论语的逻辑》、《中学生读论语》、《小学生读论语》、《斯文在兹——论语讲读》著作。
何为天命?
《中庸》言“天命之谓性”,天命是本性使然。猫为什么要抓老鼠,天命。而狗拿耗子,则是多管闲事。因为狗的天命是看家守院。猫、老鼠、狗之间的关系就像人和人之间,猫不抓老鼠就失去了猫的本分,狗拿耗子就是多管闲事,到底是管还是不管?人也一样,无论我们知不知道自己的天命是什么,天命都天然存在于我们的体内。所以,教育的使命、根本是激活人的天命。每次做事情要给自己画画圈,到底是本分、履行天命,还是多管闲事?需要有觉知。
再说“天命之谓性”,人和人一样吗?不一样,有的天生的强,有的天生的弱;有的天生的大,有的天生的小;有的天生的刚,有的天生的柔……本性是不一样的。人性不同,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是真智慧。在《功夫熊猫》中,当师傅得知他所寻求的神龙斗士竟然是一个又胖、又不刷牙、浑身上下都有味的脏熊猫时,他非常难过。师傅的师傅乌龟告诉他:这个世上没有偶然的事情,你所要找的神龙战士不仅仅可以给这个世界带来和平,还可以给你带来和平,你只要相信他就可以了。这个是阿宝具备的本性。这个师傅非常生气地把桃树的果子全部打下来。乌龟说:果子是下来了,可是把果核种到地下,无论费再大的劲,长出来只会是桃树。
生命贵在平衡,在能够决定和不能够决定的事情上平衡,我能够决定的是施水浇肥,可是不能决定的是那个种子,生命充满了不确定,在不确定当中把握确定就是“中”啦!一切都是刚刚好。
各安天命,各就其位,我们对于天命要有一个认识,如果不认识就会很苦。强和弱,刚和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有人动不动就问是强好还是弱好,大好还是小好?其实这不是重点,关键是谁强,强了以后干什么?谁弱,弱了以后干什么?找到了和它相对的一方怎么都好,如果找不到,背离了天命根本,怎么都不好。
这些,仅仅是《中庸》的开篇啦!它小至个人使命的最大化完成,大至天地宇宙的化生,都有着睿智明晰的表达。它讲了世上最重要的路,还有通行生命之路的交通工具。它讲自己,讲个体,更强调与万物的并行、交融。妙不可言……
(编辑自“黎明即起读圣贤书”公号)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