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白话】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行孝之道。孔子说:“父母,让他们只为你的疾病而忧虑。”
【释词】
孟武伯:即仲孙彘,孟懿子之子。武,其谥。伯,长也;武伯于兄弟次为长,故称伯。
唯其疾之忧:子女常以谨慎持身,使父母只以其疾病为忧,其他则无可忧。唯,独、只。
【先贤精义】
李炳南曰:子事父母,不能使父母为子忧愁。唯子有疾病时,父母忧之。其余一切不能使父母忧。《集解》马融曰:言孝子不妄为非,唯有疾病,然后父母忧之耳。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孝子不妄为非也。武伯,懿子之仲孙彘也,问于夫子为孝之道。夫子答之曰:“子事父母,唯其疾病然后可使父母忧之,疾病之外,不得妄为非法,贻忧于父母也。”
朱子曰:(前说,略)旧说,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陷于不义为忧,而独以其疾为忧,乃可谓孝。亦通。
《论语义疏》曰:言人子欲常敬慎自居,不为非法,横使父母忧也。
《论语正义》曰:《孟子》云:“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守身所以事亲,故人子当知父母之所忧,自能谨疾,不妄为非,而不失其身矣。不失其身,斯为孝也。
张栻曰:人子以父母之心为心,舍有疾之外,其他无以忧其亲者,则其一举足、一出言之不敢忘,可知矣。然而不幸而遇疾,可也;若所以卫养者不谨,自取疾疢(chèn),以贻亲忧,则亦为非孝而已。
乐正子春曰: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一举足不敢忘父母,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也;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己。然后不辱其身,不忧其亲,则可谓孝矣。
《四书绍闻编》曰:武伯所问者,人子事亲之道。夫子所答者,父母爱子之心。知父母爱子之心,则知人子事亲之道矣。以父母之心为心,最当深体。
《四书反身录》曰:为人父母者,惟子疾是忧,吾不知今之为人子者,亦曾忧父母之疾如父母之忧己者乎?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