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8-02-26 14:36:00             比邻为美公号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白话】 

  孔子说:“看看他平日的所作所为,观察他以往的所行之事,审视他的存心之处。这个人还能怎么隐藏呢?这个人还能怎么隐藏呢?” 

  【释词】 

  所以:以,为、做。所以,所为、所做之事。朱子解做“为”可能源自《大戴礼记》。 

  所由:由,经由、经过。所由,表示过往的所行之事。 

  所安:用心,所存之心,存心之处。《正义》:“安”者,意之所止也。 

  《论语正义》曰:终始者:“所以”是即日所行事,终也;“所由”是前日所行事,“所安”是意之所处,亦在平时,皆为始也。 

  视、观、察:此三字有浅深之次序。《榖梁传》云:常事曰“视”,非常曰“观”。《说文》:察,覆审也。 

  人焉廋哉:焉,即“安”,是“怎么、哪里”之意。廋,隐匿,藏匿。由上述观人之法,其人将无可藏匿。 

  【先贤精义】 

  李炳南曰:如何知人,此章“视观察”三句经文就是知人的方法。视、观、察,以浅深次第为义。“视其所以”,就是看此人平常所作之事。“观其所由”,这也可以说,从远处看此人如何办事,亦即由过去的特别事迹,进一步认识此人。“察其所安”,就前述所视所观之事而言,详察其办完事情之后,他的表情如何,以明其本意。潘维城说:“行善而安之,则善日进。有过而安之,则恶日积。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知人之法也。视其所以行用(按:日常),观其所经从(按:过往),察其所安处也(按:存心之处)。言知人之法,但观察其终始,则人安所隐匿其情哉?再言之者,深明情不可隐也。 

  江熙曰:言人诚难知,以三者取之,近可识也。 

  康有为曰:圣人最重知人,故发观人之法。 

  《论语正义》曰:(《大戴礼》)又云,考其所为,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此之谓“视中”也。“视中”者,诚在其中,此见于外,以其前占其后,以其见占其隐,以其小占其大。则此,所以,所由,所安,皆是“视中”。夫子取为知人之法,盖此三语。 

  朱子曰:事虽为善,而意之所从来者有未善焉,则亦不得为君子矣。所由虽善,而心之所乐者不在于是,则亦伪耳,岂能久而不变哉? 

  《四书辨疑》曰:“所以”者,言其现为之事也;“所由”者,言其事迹来历从由也;“所安”者,言其本心所主定止之处也。观人之道,必先视其现为之事:现所为者虽善,未可遽(jù)以为君子也;现所为者虽不善,未可遽以为小人也。须更观其事迹来历从由,以察本心所主定止之外,则王莽心主于篡汉,伊尹心主于致君,至此则君子小人善恶之实,始可判也。 

  《松阳讲义》曰:谓情伪之难测而世路之险巇(xī)者,此知责人而不知责己者也;谓知人之明不可学者,此知责天而不知责己者也。又须知此是论人如此,若待人之道则不然:一善可取,不忍弃也。今日学者读这章书,须将圣人观人之法先去自观,所为果有善无恶乎?所为善矣,意之所从来者果尽善乎?果心安意肯而非勉强乎?苟有纤毫未善,须痛自涤濯(zhuó),使彻内彻外,无一毫不可令圣人见,方是切己学问 

  钱穆曰:此章乃由迹以观心,由事以窥意,未有观人而可以略其心意于不论者,学者其细阐之。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