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8-02-27 10:32:00             比邻为美公号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白话】 

  孔子说:“只学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就会危疑不安。”

  【释词】 

  学、思:学从外来,思由内出。只向外面学,不反之己心,自加精思,则必迷惘无所得,久而茫然不知所处。如果只自己闭门造车,不听圣贤之教导,不仅不知方向、不知义理,而且容易陷入己心所设之迷惘中,则身心危殆不安。

  罔:迷惘。

  殆:危疑不安。高邮王氏父子解作“殆,疑也”。王引之:思而不学,则事无征验,疑不能定也。疑不能定,则危殆不安,亦通。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教学法也。

  包咸曰:学不寻思其义,则罔然无所得。

  朱子曰: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徐英曰:学而不求诸心,则;思而不据于学,则。他日夫子又曰:“不食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与此义同。

  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张栻曰:学者,学乎其事也,自洒扫应对进退而往,无非学也;然徒学而不能思,则无所发明,罔然而已。思者,研穷其理之所以然也。然徒思而不务学,则无可据之地,危殆不安矣。二者不可不两进也。学而思,则德益崇;思而学,则业益广。盖其所学,乃其思之所形;而其所思,及其学之所存也。用功若此,内外进矣。

  《论语正义》曰: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是学思不可偏废,故此章两言其失。……为学之道,明于古人所言之义,而因以验之身心,故思足贵也。《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得,即此注无所得之义。《荀子·劝学篇》: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入耳出口,即谓学而不思也。

  钱穆曰:此章言学思当交修并进。仅学不思,将失去了自己;仅思不学,亦是把自己封闭孤立了。当与温故知新章参。

  杨树达曰:罔者无也,学而不思,其失止于丧己;殆者危也,思而不学,其病可以误人。……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思辨录》曰: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者,所以求悟也;者,思而得通也。

  《论语后案》曰:学而不思则罔者,循诵习传,思未深,所学亦浅,无益于身也。薛氏《读书录》言读书惟精心寻思,于身心事物,反复考验其理,则知圣贤之书皆有用。否则徒为口耳文辞之资,所谓买椟还珠,此戒罔者也。思而不学则殆者,存于心而难信,施诸事而难安也。

  《论语稽》曰:思学不可偏废,一偏废则罔殆之敝乘之。

  康有为曰:愚瞥见好学而不好深思之人,诵据甚博而不求事理所以然,故绝无心得,卒无所成。故程子曰:“能穷所以然,是第一等学人。”故贵深思之士。然徒思而不学,则冥心力索,至阳明格竹而三日汗下,傅子渊默坐而晚岁颠狂。吾弟子三水潘藻鉴,高志力学,其后闭门冥坐,专力苦思,至病狂而卒。盖追索过甚,灵性迸走,故至殆也。孔子此义精深周遍,盖学问思辨,固不可缺一而偏废者也。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