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8-02-27 10:43:00             比邻为美公号

  

  【原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白话】

  孔子说:“由啊,我教给你求知之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智慧啊。

【释词】

  由:仲由,字子路,鲁国人,孔子弟子,小孔子九岁,名列政事科。

  诲女知之乎:诲,教、教诲。女,同汝。知之,知之之道;或者把“知之”解释为“志之”,“志”为“谨记”之意;谓此当在子路初见孔子时,孔子之教诲也。

  是知也:知,同智,智慧。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明知也。孔子以子路性刚,好以不知为知,故此抑之。

  《论语义疏》曰:若不知云知,此则是无知之人耳。若实知而云知,此乃是有知之人也。

  李炳南曰:孔子教子路之知,不作知识讲,而是自心本有之知,是为真知。此须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方能发出。

  朱子曰: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

  郑汝谐曰:或闻而知之,或见而知之,闻见未为得也,知之而后有得也。道犹嘉肴也,食焉则知其味;得之闻见者,皆未食也。

  张栻曰:盖于其所能知,于其所未知者,皆能察其实而勿自欺,非心平气和、守约务实者,莫之能也。于此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则其不知者亦终将知之矣。故曰“是知也”,言是乃知之道也。不然,强以不知为知,是则终身不知而已。

  《四书发明》曰:不知者以为不知,则人必告我,己亦必自求知,岂非知之之道乎?

  《荀子·儒效篇》曰: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慢,是雅儒者也。

  康有为曰:人之所知不及其所不知,故尧舜之智不能遍物,但当择要而知之,是即为有知之人。惟学而后知不足。若常人为学,多强不知以为知,自通人观之,适见其无知而已。

  《论语注义问答通释》曰:今有人焉,所知之事则以为知,所不知之事则以为不知,乃是非之心自然发见,如此智孰大焉?心之虚明,是非昭著,故夫子以为是知也。

  《四书反身录》曰:千圣相传,只是如此。吾人之所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者,惟求此知。此知未明,终是冥行;此知既明,才算到家。此知未明,学问无主;此知既明,学有主人。此知未明,藉闻见以求入门;此知既明,则本性灵以主闻见。

  附录: 

  《荀子·子道篇》曰: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非维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语汝: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