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白话】
季康子问到:“使百姓恭敬、效忠并且勤勉向上,那要怎么做呢?”孔子说:“能庄重地面对百姓,百姓自然恭敬;能上孝于亲、下爱于民,百姓自然效忠;选用善人并且教化不能之人,百姓自然勤勉向上。”
【释词】季康子:鲁国的执政大夫,季孙氏,名肥。谥号“康”。其父季桓子。
敬、忠以劝:恭敬、效忠与勤勉向上。劝,包含勉励、勤勉、努力以及劝善之意,综而解释为“勤勉向上”。以,同“与”(或指为“而”)。
临之以庄:上对下为“临”。庄,容貌端严。上能以礼,恭庄严肃,则下自然知敬其上。钱穆:此乃一礼之两面,亦即一德之所化。
孝慈则忠:孝,正人先正己,上能孝亲,下自然感化也孝己亲,为孝子则能为忠臣。慈,慈爱,上能慈爱百姓,如爱己子,则百姓才能爱其上。如此,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善指德方面,能指才方面。举,选拔任用。不能,能力欠缺的人。善者举之,以为社会上进之方向,且能佐君治理;不能者教之,加以扶助引导,则不至于无所上进。如此,则百姓自然能勤勉上进。《正义》曰:此欲康子复选举之旧也。
【先贤精义】包咸曰:君临民以严,则民敬其上;君能上孝于亲,下慈于民,则民忠矣;举用善人而教不能者,则民劝勉。
江熙曰:言民法上而行也。上孝慈,民亦孝慈。孝于其亲,乃能忠于君。“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也。
朱子曰:临民以庄,则民敬于己;孝于亲,慈于众,则民忠于己;善者举之而不能者教之,则民有所劝而乐于为善。
张栻曰:古之治天下者,修之吾身而已耳。夫临民以庄,孝于亲、慈于下,善者举之、不能者教之,此皆在我所当为,非为欲使民敬忠以劝而为之也。……季康子不知自反,而望于民者深,而有是问,夫子以正理告之耳。
钱穆:先尽其在我,而在彼者自至。……孔子论政,主德化,主礼治。要而言之,政治即是人道之一端,古今未有外于人道而别有所谓政治者。
陈祥道曰:敬忠由中出,劝自外入,故康子之问先敬忠而后劝。孝,子道也;慈,父道也。孝以率之则民观而化,慈以怀之则民感而化,故忠;举善而列之以爵禄,教不能而引之以道艺,故劝。《礼》曰:孝以事君,慈以使众。此孝慈所以使民、致忠之道也。……临之以庄,礼也;孝慈,仁也;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有是三者,则民不待使而化。
徐英曰:哀公、康子皆欲责效于民,而孔子告之以修之在己。故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凡孔子之所以教人者,皆论其心而略其迹,此政之大本,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不易之大道,皆《书》教之义也。
《礼记·表记》曰: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
《淮南子·修务训》曰: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
《四书辨疑》曰:此章明是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之道,夫子一一指示如此,则未有一字意不在民者。
《四书通观》曰:前章“何为则民服”之问,可见哀公之弱;此章“使之”一事,可见季氏之强。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