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8-02-28 10:23:00             比邻为美公号

  

  【原文】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白话】

  “三桓”家族祭祖完毕,撤供时唱着《雍》诗。孔子说:“‘公侯都来助祭,天子仪容静穆。’这两句诗为什么用在三桓的家庙中呢?”

【释词】

  三家:即“三桓”之族,鲁国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出于鲁桓公之后,故称“三桓”。鲁庄公、庆父、叔牙、季友,都是鲁桓公之子;庆父之后称仲孙(又称孟孙),叔牙之后称叔孙,季友之后称季孙;季氏独大,执掌鲁国政权,并且僭越礼制,见前章。诸侯称国,卿大夫称家;三桓为大夫,故曰“三家”。

  以《雍》彻:《雍》,即《诗经·周颂·雍》。彻,同“撤”,撤去。祭祀完毕,撤贡品时,要唱诗以娱神。此诗原为成王祭祀文王,撤供时所唱之诗,后为周天子举行祭礼撤供时所唱。三家僭而用之。

  相:助,指天子祭祖,诸侯臣下等助祭。

  维:语气词。

  辟公:统指诸侯。辟,意为君,指“侯”;公,二王之后在周朝封为“公”,夏之后封在杞,商之后封在宋。

  天子:《白虎通·爵篇》曰:爵所以称天子者何?王者父天母弟,为天之子也。

  穆穆:深远之意,形容天子容貌。含有至美至敬之意。

  堂:三家所立的桓公庙之堂。《庙制》:“室外为堂,堂外为庭。”古者祭祀,“歌者在堂上,舞在堂下”,所以,歌《雍》在堂,而舞佾在庭。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讥三家之僭也。

  钱穆曰:此两章皆孔子深斥当时鲁三家僭礼不当。

  朱子曰:此《雍》诗之辞,孔子引之,言三家之堂非有此事,亦何取于此义而歌之乎?讥其无知妄作,以取僭窃之罪。

  李炳南曰:此赞祭祀虽毕,而庄敬如初,所以礼成彻祭。这是天子祭宗庙唱诗以彻。然而三家祭祖,有诸侯及二王之后来陪祭乎?主祭者是天子乎?既然皆不是,则唱此诗于三家之堂,究竟有何取义耶?

  《论语正义》曰:盖古者庙寝同制,皆五架梁,以后一架为室,前四架为堂。凡祭在室中,惟乐歌在堂,舞在堂下也。《雍》彻是乐歌,故以堂言之。

  《庙制》曰:室外为堂,堂外为庭。

  《白虎通》曰:歌者在堂上,舞在堂下何?歌者象德,舞者象功,君子上德而下功。(《正义》注:堂下即庭。)

  《郊特牲》曰: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立于私家,非礼也,由三桓始也。(贾公彦疏曰:天子礼乐特赐周公,鲁惟文王庙、周公庙用之,若用于他庙则僭。)

  冯厚斋曰:唯三家皆祖桓公而立庙,故得以习用鲁庙之礼乐而僭天子矣。夫天子之礼乐作于前,安然不以动其心,则凡不臣之事皆忍为之矣。

  徐英曰:礼,大夫不得祖诸侯。三家祖桓公而立庙于私家,非礼也。习鲁之礼乐而僭天子,罪也。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