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8-03-15 15:19:00             比邻为美公众号

  

  【原文】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白话】

  孔子说:“周朝比照于夏商二代的文化,真是灿烂盛美啊这个文明!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释词】

  监于二代:二代指夏、商。监,如同“视”,比照的意思;同时里面也含有“鉴”的意思,依据夏商二代的制度而进行损益之。

  郁郁乎文哉:文指礼乐制度文物,古称“文章”。郁郁,文之盛的样子。钱穆:历史演进,后因于前而益胜,礼乐日备,文物日富,故孔子美之。

  从周:遵从周制。周制礼仪文物大备,文明灿烂。《论语意原》:从周者,从文王周公之法度也。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周之礼文犹备也。以今周代之礼法文章,回视夏、商二代,则周代郁郁乎有文章哉。

  孔安国曰:周文章备于二代,当从之。

  《论语义疏》曰:以周世比视于夏殷,则周家文章最著名大备也。周既极备,为教所须,故孔子欲从周也。

  朱子曰:言其视二代之礼而损益之。郁郁,文盛貌。

  张栻曰:周监于夏商而制作,“郁郁乎文哉”,言其盛且备,不可以有加也,故圣人从周。若使圣人居制作之位,大体从周,然其间损益之宜。

  尹氏曰:三代之礼至周大备,夫子美其文而从之。

  《汉书·礼乐志》: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备。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事为之制,曲为之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于是教化浃洽,民用和睦,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囹圄空虚,四十馀年。孔子美之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李炳南曰:三代礼文既以周礼最为完备,则郁郁二字自然包含礼的本质与条文,两者兼备,而相平衡。也就是文质彬彬之意。文与质平衡,无过,亦无不及,就是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所以孔子赞美周礼之后,即说:“吾从周。”《礼记·中庸》亦记孔子的话说:“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孔子的意思,就是说:“我办政治,即从周礼,依中道而行。”

  朱子曰:使夫子得邦家,虽必损益四代以为百王不易之法,然其从往代不能多于从周也。

  康有为曰:本于周制为多。非徒时近俗宜,文献足徵,实以周制上因夏殷,去短取长,加以美备,最为文明也。孔子之道,以文明进化为主,故文明者尤取之子思所谓“宪章文武”也。《墨子·公都子》亦曰:“子之古,非古也,周也。吾之古,夏也。”故墨子改制,上法禹为多,而孔子改制,法周文为多。

  钱穆曰:三代之礼,乃孔子博学好古之所得,乃孔子之温故;其曰“吾从周”,则乃孔子之新知。孔子平日所告语其门弟子者,决不于此等历史实迹绝口不道,然《论语》记者则于此等实迹皆略而不详。读者必当知此意,乃可与语夫“好古敏求”之旨。

  云门隐者按:周承夏商二代,对其文明制度而进行损益之,同时达到了文明大备的极高境界,所以孔子从周。此章可见孔子之博学好古,且与时俱进也。

  附录:

  《论语正义》曰:鲁,周公之后。周公成文武之德,制礼作乐。祝鮀(tuó)言伯禽封鲁,“其分器有备物典册”。典册即《周礼》,是为周所赐也。故韩宣子谓周礼尽在鲁。又孔子对哀公言“文武之道,布在方策”,方策者,鲁所藏也。《中庸》云:“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今亦指鲁,

  夫子此言“吾从周”,是据鲁所存之《周礼》言。

  《礼运》孔子曰:“吾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是言鲁能存周礼也。

  《论语答问》曰:先王之制,与气数相为始终,而前后相为损益,固非一人一日之所能致也。三代之礼,至周大备,则以气数至此极盛,而前后相承,互为损益,至此而始集其大成也。

  《论语发微》曰:《春秋》王者继文王之体,守文王之法度。隐元年春王正月,传曰“王者孰谓?谓文王也。”何休说以上系王于春,知谓文王也。文王,周始受命之王。天之所命,故上系天端,方陈受命制正月,故假以为王法。不言谥者,法其生,不法其死,与后王共之,人道之始也。

  《论语稽》曰:推之一车旗,一服物,如《王制》《明堂》所载,莫不参夏殷而兼用之,所谓监于二代也。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