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8-03-26 14:05:00             比邻为美公众号

   

  【原文】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白话】

  孔子说:“礼射不主张射穿箭靶子,因为个人气力不一样,这是古时候所行之道。” 

  【释词】

  射:此处指礼射。礼射,不仅看射以及射中,还要看射礼过程中的礼乐。李炳南:周朝有六艺教育,六艺中有射之一艺。射有军事之射,有平时各种礼射。

  不主皮:主皮是以射穿箭靶为能事。不主皮,就是礼射不以射穿箭靶为能,不提倡流于力和争胜的比射。礼射“尚德不尚力”,教民以礼、教民崇德。

  张蒿庵曰:“不主皮”当作“主于中”而不主于贯革为塙(确)。贯革之射,习战之射也。

  为:因为。

  力不同科:个人力气不一样。科,等级。钱穆:人力强弱不同等,故射主中,不主贯。

  道:好的方法。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明古礼也。

  李炳南曰:礼射观人品行,注重养德,古时不主张射穿其皮,但能射中目的即可,甚至稍偏,亦无不可。何也?因为各人之力大小不同等也。此为古时所行之道。时至春秋之末,咸主射穿其皮,则尚力不尚德矣,所以孔子叙古之道而叹之。

  朱子曰:古者射以观德,但主于中,而不主于贯革,盖以人之力有强弱,不同等也。《记》曰:“武王克商,散军郊射,而贯革之射息。”正谓此也。周衰,礼废,列国兵争,复尚贯革,故孔子叹之。

  《论语义疏》曰:射之为礼,乃须中质,而又须形容兼美,必使威仪中礼,节奏比乐,然后以中皮为美。而当周衰之时,礼崩乐坏,其有射者无复威仪,唯兢取主皮之中,故孔子抑而解之云射不必在主皮也。

  《经咫》曰:据《乡射礼正义》,中者虽不中也取,不中者虽中也不取。云“中不中”,又在中的、不中的之外者,《行苇》之诗既曰“序宾以贤”,又曰“序宾不以侮”,盖分于此。今日校射重所谓“架子”,而中犹次之,仿佛相似,但不是比礼、比乐耳。

  张栻曰:君子之射,以观德行,习礼乐也。岂为力哉?……大程子曰:言与为力而射者不同科也。夫弧矢之利以威天下,执弓矢而御侮,劳力者小人之事。君子之射,意不为此。曰“古之道也”,言当时失此意也。

  杨氏曰:中,可以学而能;力,不可以强而至。圣人言古之道,所以正今之失。

  郑汝谐曰:不以力强人,此古者忠厚之道,故思之。

  云门隐者按:本章言礼射以观德,当合于礼乐。“古之道,尚德不尚力;今之道,尚力不尚德。射以应节为上,中侯次之。”

  附录:  

  钱穆:古之射,张一布,称为侯。或画五采画兽,为正。或于布中心贴一皮,或熊或虎或豹,为鹄。不主皮,或说:射以观德,但主于中,不主贯革。

  惜抱轩《经说》曰:凡射之侯有三,一曰“五采之侯”画布为正者;二曰“兽侯”,布侯中画兽,天子之侯画熊,诸侯之侯画麋,大夫之侯画虎豹,士之侯画鹿豕;三曰“皮侯”,以熊虎豹之皮为质,设于侯中,是谓栖皮曰鹄。此三者非“主皮”之射。若夫“主皮”之射,军礼也,所谓“贯革之射”也。国中宾燕之礼无所用之矣。

  马融曰: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体和。二曰和容,有容仪。三曰主皮,能中质。四曰和颂,合《雅》《颂》。五曰兴武,与舞同。天子三侯,以熊虎豹皮为之,言射者不但以中皮为善,亦兼取和容也。

  钱穆曰:《乐记》,武王克商,散军郊射,而贯革之射息。此谓自武王克商,示天下已平,不复尚多力能杀人,故息贯革之射,正与《论语》此章所言相同。盖下逮春秋,列国兵争,复尚力射,如养由基穿七札,见称当时,故孔子慨叹而称古道。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