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8-04-11 14:41:00             比邻为美公号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白话】

  孔子说:“不仁之人,不能够长久地处于贫穷困约,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富贵快乐。仁者能安于仁道而不退转,智者以仁道于己有利而行之。”

  【释词】

  久:长远、长久。

  处:处于、居于。

  约:穷困也。《注疏》:不仁之人不可令久长处贫约,若久困则为非也。

  乐:富贵快乐。《注疏》:不可令久长处于富贵逸乐,若久长处乐,则必骄佚。

  安仁:安居仁道中。钱穆:无论外境之约与乐,苟其心不仁,终不可以久安。安仁者,此心自安于仁,如腰之忘带,足之忘履,自然安适也。利仁者,心知仁之为利,思欲有之。 

  利仁:明白仁道之可安,于己为有利,从而行之。王肃曰:知仁为美,故利而行之。钱穆:仁者,处己处群,人生一切可久可大之道之所本。仁乃一种心境,亦人心所同有,人心所同欲。

  【先贤精义】

  朱子曰: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惟仁者则安其仁而无适不然,知者则利于仁而不易所守,盖虽深浅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夺矣。

  《论语义疏》曰:君子处贫愈久,德行无变。若不仁之人久居约,则必斯滥为盗,故不可久处也。君子富贵愈久,愈好礼不倦。若不仁之人久处富贵,必为骄溢也。

  李炳南曰:不仁之人,不可以久处贫困,久困则为非。不可以长处富乐,长富则骄奢淫佚。仁者安仁,仁者天赋仁厚,为仁无所希求,只为心安理得,否则其心不安,是为安仁。知者利仁,智者知行仁为有利于己而行之也。交友必须知其仁与不仁,不仁者无论贫富皆不可交。李二曲《四书反身录》曰:“吾人处困而学,安仁未可蹴几,须先学智者利仁。”

  徐英曰:不仁之人,不可束之以礼,不可威之以乐。贫贱则移,富贵则淫,无往而不失也。虽偶能矜持于旦夕,而志念不坚,中心未化,终亦必不可掩,故曰“不可以久,不可以长”。

  《四书训义》曰:外境之足以夺心,非境能夺我也。心无所得,则性情一寄于外物之得丧,而不能不随之以流。故学者因其性之所近,而专以其事求于心以自成其德之为亟亟也。

  《此木轩四书说》曰:境有万变而心则一,不能处约,必不能处乐。处乐而淫,则处约而滥可知。总是心上自生病痛,不干境事。

  《论语正义》曰:不仁之人,贫富皆不可久处,故先王制民使有恒产,既富必教之也。安仁者,心安于仁也;利仁者,知仁为利而行之也。二者中有所守,则可久处约,长处乐。《中庸》云:或安而行之(仁),或利而行之(智),或勉强而行之(勇),及其成功一也。

  钱穆曰:学者当时时体玩,心知有此,而于实际人生中躬修实体之,乃可知其意味之深长。

  附录: 

  《论语注疏》曰:此章明仁性也。天性仁者,非关利害,自然泛爱施生,体包仁道。《易·文言》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是也。有知谋者,贪利而行仁,有利则行,无利则止,非本情也。

  朱子曰:安仁者,不知有仁(仁即我,我即仁),如带之忘腰,履之忘足。利仁者,见仁为一物,就之则利,去之则害。

  钟繇曰:仁者安仁,性善者也。知者利仁,力行者也。

  《大戴礼记》曰:仁者乐道,智者利道。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