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8-04-17 09:38:00             比邻为美公众号

  

  【原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白话】

  孔子说:“唯独仁者,才能真正地喜好人,才能真正地厌恶人。”

【释词】

  唯:唯独。

  好:喜好,爱好。

  恶:厌恶。

  【先贤精义】

  朱子曰: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程子所谓“得其公正”是也。

  《论语正义》:凡人用情,多由己爱憎之私,于人之善、不善有所不计,故不能好人、恶人也。若夫仁者,情得其正,于人之善者好之,人之不善者恶之,好恶咸当于理,斯惟仁者能之也。(好恶得其中也)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唯有仁德者无私于物,故能审人之好恶也。

  李炳南曰:《公冶长篇》孔子答复子张说:“未知,焉得仁。”《颜渊篇》孔子答复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仁者有智,能克己复礼,不妄为好恶,故唯有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游氏曰:好善而恶恶,天下之同情,然人每失其正者,心有所系而不能自克也。惟仁者无私心,所以能好恶也。

  缪播曰:仁者,人之极也,能审好恶之表也,故可以定好恶。若未免好恶之境,何足以明物哉?

  张栻曰:惟仁者为能克己,故能好人、能恶人,莫非天下之公理而已。

  《荀子·非十二子》: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因为仁者能居其正)

  《论语全解》曰:仁者诚足以尽性,明足以尽理,不牵于憎爱之私,不惑于是非之似。故所好,非作好,而天下之所同是;所恶,非作恶,而天下之所同非。此所谓无欲而好仁,无畏而恶不仁也。黄帝之伐蚩尤、任力牧,舜之命九官、去四凶,不过如此。彼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以至好人所恶、恶人所好,不仁可知也。

  徐英曰:仁者,心体湛然,如明镜止水,物无所逃其妍媸。

  云门隐者按:人心为私欲所障蔽,所缠缚,于是不得安于仁,从而好恶失其正。仁人,居其正、得其中,所以真能好人、恶人。反求诸身,中正以行。

  附录: 

  钱穆曰:本章当与上章连看。不仁之人,处困境,不能安。处乐境,亦不能安。心所喜,不能好。心所厌,不能恶。循至其心乃不觉有好恶。其所好恶,皆不能得其正。人生种种苦痛根源,已全在此两章说出。能明得此两章之涵义,其人即是一智人,一勇者。然此两章陈义虽深,却近在我心,各人皆可以此反省,以此观察他人,自将无住而不见此两章陈义之深切著明。

  钱穆曰:好人、恶人,人孰不能?但不仁之人,心多私欲,因多谋求顾虑,遂使心之所好,不能真好;心之所恶,亦不能真恶。……究其根源,则由人之先自包藏有不仁之心始。若人人能安仁利仁,使仁道明行于人群间,则善人尽得人好,而善道光昌,恶人尽得人恶,而恶行匿迹。人人能真有其好恶,而此人群亦成为一正义快乐之人群。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