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8-04-20 15:29:00             比邻为美公众号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白话】

  孔子说:“早上悟闻大道,就算晚上死去也可以了。”

  【释词】

  朝:早上,早晨。

  闻道:悟闻大道。《论语正义》曰:闻道者,古先圣王君子之道。李恕谷曰:“道,犹路也,有原 

  有委:性与天道,道之本也;三纲五常,道之目也;礼乐文章,道之事也。经有统言者,有专言者,当各以文会之。”

  夕:晚上。朱子:朝夕,所以甚言其时之近。

  【先贤精义】

  朱子曰: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

  胡炳文曰:闻道所谓豁然贯通也,然非有平日积累之功,必无一朝顿悟之妙。 

  程子曰:言人不可以不知道,苟得闻道,虽死可也。又曰:皆实理也,人知而信者为难。死生亦大矣!非诚有所得,岂以夕死为可乎? 

  《论语正义》曰:闻道者,古先圣王君子之道,已得闻知之也。闻道而不遽死,则循习讽诵,将为德性之助;若不幸而朝闻夕死,是虽中道而废,其贤于无闻也远甚,故曰“可矣”。

  张栻曰:人为万物之灵,其虚明知觉之心,可以通夫天地之理,故惟人可以闻道。人而闻道,则是不虚为人也,故曰“夕死可矣”。然而所谓闻道者,实然之理,自得于心也。非涵养体察之功精深切至,则焉能然?

  朱子曰:若知得真实,必能信之笃,守之固。幸而未死,可以充其所知为圣为贤。万一即死,则亦不至昏昧一生如禽兽然。是以为人必以闻道为贵也。又曰:圣人非欲人闻道而必死,但深言道之不可不闻耳。

  郑汝谐曰:道无古今,无存亡,觉此,则死生之变犹夜旦也。

  栾肇曰:道所以济民,圣人存身为行道也。济民以道,非为济身也。故云“诚令道朝闻于世,虽夕死可也”,伤道不行,且明己忧世不为身也。

  钱穆曰:因道亘古今,千万世而常然,一日之道,即千万世之道。故若由道而生,则一日之生,亦犹夫千万世之生矣。本章警策人当汲汲以求道。

  徐英曰:闻道非耳闻于人。盖心有所悟,六通四辟之谓。孔子此语,盖发于五十知命之后与?

  李中谷曰: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会得此意,则必终日乾乾,学为为己而已,何处著丝毫为人之意哉!李恕谷曰:“闻非偶然顿悟,乃躬行心得之谓。颜子之叹,曾子之唯,庶克当之,方不徒生,亦不虚死,故曰可矣。”

  附录: 

  陈淳曰:人得天地之气为体,其理为性。原始知所以生,则要终知所以死。朝闻道,夕死可矣。只缘所受于天者知得尽得,便自无愧,亦只此二五之气,听其消化而已。

  朱子曰:道者,事物当然之理。又曰:人事当然之实理,乃人之所以为人而不可以不闻者,故朝闻之而夕死亦可以无憾。

  李炳南曰:人在世间,须知为仁之道,方能立己立人。苟无仁道,则必害人害己。仁道学之难,闻之亦难,纵然朝闻夕死,亦不虚此一生,否则纵寿八百年,亦枉为人。

  《岭云轩琐记》曰:世间所有者皆身外之物,而身又性外之物也。但存吾性,并此身不有之可也。问者曰:“身亡,性存何所?”曰:“性存于两大之间。子以为不信,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此又何义?岂孔子亦有邪说欤?闻道而死,犹老氏所谓死而不亡,释氏之入涅槃灭度,皆死其身而存其性也。否则要此朝夕间一了然何益?”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