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8-05-18 14:16:00             比邻为美公号

   

  【原文】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白话】

  孔子说:“因为自我检约而有过失的很少啊。”

【释词】

  约:束也,收敛不放纵。可以看作“约束”、“收束”,指自我内心的检点收束。钱穆:凡谨言慎行皆是约,处财用为俭约,从事学问事业为守约。(所以本章关于“约”有“节俭”(简约)的解释,是在“约束”、“收束”之义内的。)

  鲜:少。钱穆:人能以约自守,则所失自少矣。

【先贤精义】

  《论语稽》曰:“约”者,“放”之反,收束也。言而约则不烦,动而约则不躁,用而约则不费。即有蹉跌,亦不过甚矣。

  尹氏曰:凡事约则鲜失,非止谓俭约也。

  郑汝谐曰:约,非止于不泰侈也。凡为学修身、处事应物之理,裁之使近于本,而不至于放荡,虽未合于中,其失亦鲜。

  伊藤仁斋曰:约者,检束之谓,言修身处世,皆当检束也。圣人之言,犹蓍龟神明,必应必验。此言至浅,然从此则得,违此则失,必然之理也,不可不笃信而坚守之。

  《温故录》曰:君子损益盈谦,与时消息,于谦得六爻之吉,于丰廑日中之忧。天道人事,未有不始于约、终于约者。约而为泰则无恒,泰而能约故可久。《曲礼》曰:“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皆言约之道也。

  徐英曰:泰则骄,约则慎;骄必败,约鲜失。古今岂殊轨哉?

  杨树达曰:务广者必荒;守约者得寸则进寸,得尺则进尺,故鲜失也。

  《四书诠义》曰:约者,束也。内束其心,外束其身;谨言慎行,审密周详,谦卑自牧,皆所谓“约”。以约则鲜失,敬慎不败也。

  附录: 

  《朱子文集》曰:约有“收敛近里著实”之意,非徒“简”而已。

  关于“俭”意的:

  孔安国曰:俱不得中,奢则骄,佚招祸,俭约无忧患。

  《论语注疏》曰:得中合礼,为事乃善。设若奢俭俱不得中,奢则骄佚招祸,俭约无忧患,是以约致失者少也。

  张栻曰:凡人事事以节约存心,则有近本之意。

  《论语正义》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二者俱不得中,而约可免忧患,其失鲜。《易象传》“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表记》“子曰:夫恭近礼,俭近仁,信尽情,敬让以行,此虽有过,其不甚矣。夫恭寡过,情可信,俭易容也。以此失之者,不亦鲜乎?”

  谢氏曰:不侈然以自放之谓约。

  李炳南曰:能俭约,其失自少。礼记表记:“子曰,俭近仁。虽有过,其不甚矣。”不俭,则生活奢侈,言语繁琐,办事令人麻烦,此皆不近仁,其失多矣。

  颜延之曰:秉小居薄,众之所与;执多处丰,物之所去也。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