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白话】
孔子说:“有德之人不孤立,必定有亲近他的人。”
【释词】德:有德之人。
不孤:不孤立。
必:必定。
邻:近、亲近。有邻,即有亲近他的人。邻,另一解“邻居”,亦可。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勉人修德也。
颜师古曰:邻,近也。言修德不独空为之而已,必有近助也。
《论语集解》曰: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是以不孤。
朱子曰: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
张栻曰:德立于己,则天下之善斯归之,盖不孤也。如善言之集,良朋之来,皆所谓“有邻”也。至于天下归仁,是亦“不孤”而已矣。
李炳南曰:不论世道如何,但行善德,终必有邻,而不孤也。
《论语正义》曰:《易·坤·文言》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言内外皆有所立,故德不孤。(《韩诗外传》:至德不孤,善言必再。)
钱穆曰:有德之人纵处衰乱之世,亦不孤立,必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邻,如孔子之有七十二弟子。
王夫之曰:“德不孤”是从原头说起,朱子所谓以理言是也。唯有其理,斯有其事。不然,则古今俱为疑府,如何孔子之门便有许多英材?事既良然,而所以然者不易知也,则唯德之不孤也。至于德之所以不孤,则除是孔子见得真切,说得如此斩截,不但有上观千古、下观万年识量,而痛痒关心之际,直自血脉分明。邻者,如居之有邻,偶然相遭而遂合,非有心招致之也。其为德先于天则志动气,其为德后于天则气动志,特不可为无德者道耳。
蕅益大师曰:千里比肩,百世接踵。卓吾云,有一善端,众善毕至。
附录:
《论语注疏》曰:有德则人所慕仰,居不孤特,必有同志相求与之为邻也。案《坤卦·文言》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言身有敬义以接于人,则人亦敬义以应之,是亦德不孤也。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