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8-05-18 14:21:00             比邻为美公号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白话】

  子游说:“侍奉君上屡屡迫切劝谏,这就会受到侮辱了;对待朋友屡屡迫切劝谏,这就会受到疏远了。”

  【释词】

  事:侍奉。

  数:音“硕”,疾谏也,即屡屡迫切劝谏。数,带有“屡次”“逼促”的劝谏之意。

  斯:这。

  疏:疏远、疏薄。钱穆:事君交友,见有过,劝谏逼促,或过于烦琐,必受辱,或见疏。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数则渎而不敬,故事君数,斯致罪辱矣;朋友数,斯见疏薄矣。

  胡氏曰:辱,耻也;疏,远也。君臣、朋友皆以义合者也。为臣者,君有过则当力谏,谏之不从则当去;为友者,人有过则当忠告,告之不可则当止。若或至于烦数,则言者轻,而听者厌,能无取辱而取疏乎?

  张栻曰:彼既厌,而数不止,能无辱与疏乎?

  李炳南曰:君臣朋友,皆以道义结合,必须以礼节之。事君三谏不从则去,不去则必召祸。不但谏不过三,平常亦须见之以时,不可烦琐,否则必然召辱。交友不同于事君,来往烦琐,不致于辱,但必趋于疏离,是以君子之交淡如水。此章须配合《礼记》学之。

  范氏曰:君臣、朋友,皆以义合,故其事同也。

  俞樾曰:《礼记·曲礼》曰:“为人臣之礼不显谏。”故谏有五,而孔子从其讽。其于朋友,则曰“忠告而善道之”。事君而数,则失不显谏之义;朋友而数,则非所谓“善道(导)之”矣。取辱取疏,职此之故。

  蕅益大师曰:辱,则不能事其君;疏,则不能交其友。不数,正是纳忠尽谊之法。 

  《四书近指》曰:数,便是辱疏处。忠臣不惧辱,良朋不惮疏。辱则回天无路,疏则责善无功,是以不贵数者,不绝其进言之路耳。

  何北山曰:君臣、朋友,皆以义合。故事君三谏不听则有去义,道(导)友忠告不可则有止义。过是若更强聒不置,则是失之频数,取辱取疏,乃其势之必至。然若未至于数,而逆惮辱与疏而豫止焉,则为不尽君臣朋友之义,而薄亦甚矣,尤非圣人之所许也。

  附录: 

  钱穆曰:本章以君友连言,见五伦中此两伦为相近。古称此两伦以人合;夫妇、父子、兄弟三伦属于家庭,古称以天合。夫妇本以人合。故孔子常言孝弟,专就父子、兄弟两伦纯以天合者,珍重其相互间之亲情,建其道以为人群相处之本。然兄弟亦有时如朋友,《论语》中颇多兄弟朋友连言,则五伦中惟父子一伦,乃纯以天合,故孔门特重言孝。其他四伦,君臣、朋友、夫妇、兄弟,亦可谓都属社会关系。惟父子一伦,则与生俱来,本于自然,又兼有世代之绵延,天人之际,意义最深。而世界各大宗教,皆不言孝,不重历史绵延。如是则社会无深度,而人生短暂,失其意义。故各宗教莫不带有出世之心情,尊天抑人,事所宜然。

  钱穆曰:率篇二十六章多言仁,其中数章特言孝,最后子游此一章,专言君臣、朋友,亦仁道中之一节,故编者特以附本篇之末。读者试通玩此二十六章,而求其相互间之关系,与其关系之各不同,庶于孔门所言仁道,有更深之了解。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