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白话】
子贡说:“夫子讲论诗书经典,是能够听得到的。夫子讲论性和天道,难有机会听得到啊。”
【释词】
夫子之文章:章,明也,明显、显著。文章一词的本意即文彩形质显著。文章,此处指夫子之德行表现于外者,具体指六艺及诗书等经典,此乃是孔子常举以教人者。《正义》云:“古乐正崇四术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至春秋时,其学寖废,夫子特修明之,而以之为教。故记夫子四教,首在于文。”
性:天生而有的本来之性,人受之于天而生者。郑玄曰:性谓人受血气以生,有贤愚吉凶。(《正义》:受血气则有形质。)《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天道:即“天之道”,一般指吉凶祸福阴阳之道。人有人道,天有天道。人道可知,圣贤教化重此;天道深微,故不可得而闻也。《集解》云:“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天行不已、自强不息。见附录)《易》与《春秋》阐明性与天道。
不可得而闻也:孔子罕言性命、天道,非其人则不传;然而并不是说不言、不传于后世,孔子赞《易》修《春秋》等,皆含大道;同时,孔子引导人去践行人道,安于圣贤之教,则可进而感悟天道。钱穆云:“孔子言性,《论语》惟一见。天道犹云天行,孔子有时称之曰命,孔子屡言知天知命,然不深言天与命之相系相合。子贡之叹,乃叹其精义之不可得闻。”
【先贤精义】
程子曰:此子贡闻夫子之至论而叹美之言也。
《论语集说》曰:性与天道,夫子未尝轻以告人。然非学者潜心之久,亦未易以得之也。
张栻曰:性与天道,则非闻见之所可及。其惟潜泳积习之久,而有以自得之。自得之,则性与天道亦岂外乎文章哉?
《史记正义》曰:天道性命,告非其人,虽为言说,不得著明微妙、晓其意也。
李炳南曰:孔子之学有本性,有天道,有人道。文章,即是六艺与修齐治平之学,此属人道,所谓人道敏政,诸弟子所共修,经常讲习,故可得而闻。至于性与天道,则深微难知,能知之者,颜子、曾子、子贡数人而已。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夫子之道深微难知也。子贡言,夫子之述作威仪礼法有文彩,形质著明,可以耳听目视,依循学习,故可得而闻也。天之所命,人所受以生,是性也。自然化育,元亨日新,是天道也。子贡言,若夫子言天命之性,及元亨日新之道,其理深微,故不可得而闻也。
朱子曰:夫子之文章,日见乎外,固学者所共闻;至于性与天道,则夫子罕言之,而学者有不得闻者。盖圣门教不躐(liè)等,子贡至是始得闻之,而叹其美也。
包汝翼曰:天道阴阳,地道柔刚,阴阳合而刚柔济,则曰中。中者,天地之交也。天地交而人生焉,故曰人者,天地之心也。天以动辟,地以静翕(xī),一辟一翕,氤氲相成,交气流行,于是有寒暑、风雨、晦明。人秉其气以生,而喜怒哀乐具焉。赤子无知,而有笑有啼,有舞蹈奋张。人之生也,莫此为先,所谓性也。性也者,天地之交气也。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交在于中,故传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
刘宗周曰:性者,道之本。然而天道,即其自然者也。夫子设教洙泗,无非阐明性天之蕴。盖无言非性,无言非天道,历历在人耳边而学者终不可得而闻。滞于言,而不得其所以言,则有当面错过者矣。
钱穆曰:孔子之教,本于人心以达人道,然学者常教由心以及性,由人以及天,而孔子终不深言及此。故其门人怀有隐之疑,子贡发不可得闻之叹。及孔子殁,墨翟、庄周昌言天,孟轲、荀卿昌言性,乃开此下思想界之争辩,历百世而终不可合,可知圣人之深远。
刘宗周曰:“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是默而不能藏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是语而不能显处。合之见圣道之妙。
陈祥道曰:夫子之道,出而致广大则为文章,入而极髙明则为性与天道。子贡得其言,故于文章可得而闻;未得其所以言,故于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盖性在我者也,未尝不在天;天道在天者也,未尝不在我。《礼》曰“天命之谓性”,是在我者未尝不在天也;《孟子》曰“圣人之于天道”,是在天者未尝不在我也。颜子殆庶几者也,故于言无所不悦;子贡非殆庶几者也,故于其言不可得闻。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颜子是也;“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子贡是也。孟子之言性善,自其离于道言之;孔子之言性,自其浑于道言之。故孟子之言,虽告子有所闻;孔子之言,虽子贡有所不得闻。
程石泉曰:孔子赞《易》最足以觇(chān)孔子天道观。《文言》《系辞》《彖》《象》各传皆有孔子之言。后儒知之而不能阐发之,而现代中国学人对于西洋科学只有皮毛之知者动辄卑视之。是故孔子言性与天道,久不为国人知矣。
顾亭林曰: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君子之所恒言。又曰:(明末学者)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堕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郑汝谐曰:性与天道至难言也,夫子寓之于文章之中。夫子示人以其端,欲学者至于自得。
【附录】
《论语正义》曰:元,始也;亨,通也。《易·彖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此“元”为“始”也。通则运行不穷,故日月往来以成昼夜,寒暑往来以成四时也。乾有四德,元亨利贞,此不言“利贞”者,略也。天道不已,故有日新之象。《礼记》哀公问篇云:“敢问君子何贵乎天道也?孔子对曰:‘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其久,是天道也。’”《中庸》言天道为“至诚无息”,引《诗》“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此《诗》所言天命。据郑笺即天道也。圣人法天,故《易》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夫子赞《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曰:“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皆不已之学也,皆法乎天也。性与天道,其理精微,中人以下,不可语上,故不可得闻。其后子思作《中庸》,以性为天命,以天道为至诚。孟子私淑诸人,谓人性皆善,谓尽心则能知性,知性则能知天,皆夫子性与天道之言。
朱子曰:圣人教人,不过孝悌忠信持守诵习之间,此是下学之本。今之学者以为钝根,不足留意。其平居说道,无非子贡所谓“不可得闻”者。
《黄氏日钞》曰:刘石乱华(五胡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昔王衍妙善玄言,自比子贡。及为石勒所杀,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今之君子,得不有愧乎其言?
程石泉曰:孔子之人道主义以智、仁、勇为一完备人格必备条件,“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较诸希腊之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偏崇理性,酷爱知识,高明多矣。希腊哲人不知“仁者静”“智者寿”“仁者乐山”之理。较诸现代西洋人迷途于自凿之理窟,扩张其勘天役物之权利欲,而人人务为“机心”“机事”“机谋”,天理人伦相凿枘(ruì),智慧仁心丧亡殆尽,虽有血气之勇,但残忍嗜杀,则孔子之完备人道主义实为今日世界人类之福音。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