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8-06-20 15:09:00             比邻为美公众号

  

  【原文】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白话】

  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安定之时就显得有智慧,在国家危乱之时就显得很愚笨。他的智慧能够赶得上,他的愚笨却赶不上。” 

  【释词】

  宁武子:即卫国大夫宁俞,仕于卫成公之时。他的谥号是“武”。其父为宁庄子,仕于卫文公之时。他们家族的封邑为宁,所以以宁为氏。

  有道、无道:此处指国家的治乱安危而言。汪廷珍云:“此有道乃对祸乱而言,与‘史鱼章’两有道正同。”程树德云:“卫文、成二君,皆不得为有道,而亦未尝大无道。此有道、无道,当以卫成公时国之安定危乱言之。”

  知:同“智”。此处指在朝政安定的时候,武子尽心竭力辅助国君施政。汪廷珍云:“成公复国后,武子辅政十余年,如请改祀命,不答《彤弓》等事,皆所谓‘有道则知’也。”

  愚:此处的愚其实是宁武子之忠。武子在卫成公坎坷流离之中(见后“相关材料”),仍然能矢志不移地忠心为君,沉晦忍辱,在人看来是“愚”,而孔子却赞叹他的这种“愚”人不可及。

  不可及也:及,赶得上。孔安国云:“佯愚似实,故曰不可及也。”朱子云:“(成公)失国,而武子周旋其间,尽心竭力,不避艰险。凡其所处,皆智巧之士所深避而不肯为者,而能卒保其身以济其君,此其‘愚之不可及也’。”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美卫大夫宁武子之德也。遇邦国有道,则显其知谋;若遇无道,则韬藏其知而佯愚。有道则知,人或可及;佯愚似实,不可及也。

  李炳南曰:卫大夫宁武子,邦有道则施其能,是谓智也;邦无道则韬其光,是谓愚也。此愚即是智。 

  程子曰:邦无道能沉晦以免患,故曰“不可及也”。亦有不当愚者,比干是也。

  任启运曰:武子之不可及,有才不自暴露,一也;自处不失其正,二也;事事处置得宜,三也。愚岂真愚哉?

  郑汝谐曰:宁武子事卫,成公出奔,武子盟国人而复之。既而为卫侯争讼于晋,晋以武子为忠而免之,卒囚卫侯,武子职纳槖饘(tuó zhān)焉。成公无道之君也,武子事之而不去,而又与之周旋于患难之中。武子之愚,固非尸位避事而窃君之禄也,亦非忘君徇身而轻去其国也。想其深见远识,行之以无事,处之以沉晦,虽仕无道之邦,亦可以自免。后世窃此说,而为身谋者,非宁武子之愚也。(事详见后“相关材料”)

  孙绰曰:人情莫不好名,咸贵智而贱愚。虽治乱异世,而矜鄙不变。唯深达之士,为能晦智藏名,以全身远害。饰智以成名者易,去华以保性者难也。

  张栻曰:发舒才智为易,收敛才智为难,非约以自守而不役于外者,不能然也。

  《论语稽》曰:上章论季文子之知,此章述宁武子之愚,正可两两互勘。大凡烈士殉国,孝子殉亲,皆必有百折不回之气而后成。当其不知有性命,不知有身家,一往直前,无所顾忌,有似乎愚。及其至性至情,动天地,泣鬼神,人乃以为不可及。而不知所不可及者,即在此置身家性命于度外之一念乎?武子仕卫,进不求达,退不避难,在见几而作之士不免从旁窃笑,而卒各行其是,以保其身,而济其国,此夫子所以叹美之也。

  宋翔凤曰:(武子)从容大国之间,周旋闇(àn)君之侧,谮(zèn)诉皆绝,刑罚不罹,斯其能愚之实,足以脱乎乱世。非有圣贤之学,乌能及于此? 

  云门隐者按:时人所称智非真智,时人所称愚非真愚,孔子特以真眼拔二评于俗论,且开示后来人也。正身立朝,辅益国政,善交邦国,有道而智;危亡显忠,竭诚尽力,沉晦免患,无道则愚:其卫之君子,宁武子也!

  【附录】

  陈祥道曰:君子之仕也,邦有道其言足以兴,邦无道其默足以容。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而已,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亦如矢”而已,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怀”而已。

  钱穆曰:本篇皆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此两章及前论臧文仲、令尹子文、陈文子,后论伯夷、叔齐及微生高。时人谓其如此,孔子定其不然。微显阐幽,是非分明。此乃大学问所在,学者当游心玩索。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