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白话】
孔子在有丧之人旁边吃饭,从来不曾吃饱过。
【释词】
有丧者:家有丧事的人。
未尝:不曾。钱穆:“曰‘未尝’,则非偶然。”
【先贤精义】
程子曰:有丧者在侧,食岂能甘也?
朱子曰:临丧哀,不能甘也。
徐英曰:在有丧者之侧,哀心动于中,则食不甘味。
陈祥道曰:行吊之日,不饮酒食肉,况食之饱乎?
《论语集解》曰:丧者哀戚,饱食于其侧,是无恻隐之心。
李炳南曰:孔子助丧家执事,或邻家有丧事,皆食之不饱,此孔子同情丧家之哀戚也。
《论语注疏》曰:饥而废事,非礼也;饱而忘哀,亦非礼。
刘宗周曰:圣人处凶礼而率性之则自然如此,所谓盛德之至也。
钱穆曰:丧者哀戚,于其旁不能饱食,此所谓侧隐之心。本章见圣人之心,即见圣人之仁。
冯椅曰:《檀弓》记此,盖古礼然也。是书所记礼仪多合《礼经》,当时不行而夫子举行之,故门人以度之耳。
上蔡谢氏曰:于此可见圣人情性之正。
张栻曰:学者法圣人而勉之,亦足以养忠厚之心也。
云门隐者按:本章与下章之划分,从《集解》也。然此两章同类相从、义理相近,可一并参看也。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