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8-10-11 09:08:00             比邻为美公号

  

  【原文】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白话】  

  孔子说:“上天生有此德在我身,桓魋能对我怎么样呢?”

  【释词】 

  天生德:天,上天。《正义》:“夫子五十知天命,知己有德,为天所命,故此复言天生德于予也。”钱穆:“德由修养,然非具此天性,则修养无所施。孔子具圣德,虽由修养,亦是天授。不曰圣德由我,故曰天生。”

  予:我。

  桓魋:即向魋,是宋国司马。他是宋桓公之后,故称桓氏。孔子过宋,桓魋恶之,当时一说是定公十四年,一说是哀公三年。哀公三年,孔子年六十。

  其如予何:能对我怎么样呢,即无可奈何。按:根据《史记》,本章是孔子答弟子之语。通观《论语》,“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五十而知天命”,圣人既知天,则知天已赋此德于我,则桓魋必不能害我。朱子:“魋欲害孔子,孔子言天既赋我以如是之德,则桓魋其奈我何?言必不能违天害己。” 

  【先贤精义】

  《史记》曰:孔子去卫过曹,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包咸曰:天生德者,谓授我以圣性,德合天地,吉无不利。 

  《论语正义》曰:夫子圣性,是天所授,虽遭困厄,无损圣德,故曰“吉无不利”也。此夫子据天道福善之理,解弟子忧惧之意。

  休斋陈氏曰:盖夫子一身之存亡,系斯道之兴废,故其遇难也不决于人而决于天。 

  张栻曰:“天生德于予”,言天命德于己,桓魋其如之何?使不幸而不免于难,亦天也。桓魋其亦如之何哉?虽然,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天之生斯人,无不具德于其性也,人则自息之耳,惟圣人为能全夫天之所命。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圣人援天以自信也。圣人有知天之明,有先天、后天之学,故能见之确、决之定,有迪吉而无凶咎也。 

  江熙曰:小人为恶,以理喻之则愈凶强,晏待之则更自处,亦犹匡人闻文王之德而兵解也。

  陈祥道曰:孔子于桓魋之暴,则曰“天生德于予”;于匡,则曰“天之未丧斯文”。盖德所以足乎己,而君子之所独;文所以化于人,而天下之所同。故于桓魋则危疑而已,故称在己者,而归之于命;于匡有死之道,故称在人者,而归之于时。以明桓魋不能害天之命,匡人不能易天之时也。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王莽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奚德哉!

  刘宗周曰:孟子又曰“微服而过宋”,见圣人于患难之际,处之不异平日。乐天知命,而卒免于难,其所以自信者至矣。愚谓言天则知微知彰,自在其中。

  《论语或问》曰:盖圣人虽知其不能害己,然避患亦未尝不深;避患虽深,而处之未尝不闲暇也。所谓“并行而不悖”者,学者宜深玩于斯也。

  徐英曰:其所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者,皆天生之德。天生之德,非人力所可阻遏。虽桓魋能致我于死,亦不能灭此天生之德。然俭德辟难、明哲保身,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既秉此天生之德,亦不能不葆此载德之躯,岂以明德而殉于盗贼之手?所以微服而过宋也。 

  李炳南曰:圣人处变,既知自有其德而无忧,然又微服以过。权变之道,阴阳不测,神而通之。非贤人以下可与知也。 

  钱穆曰:此章乃见圣人之处变,其不忧之仁、不惑之智,与不惧之勇。子贡所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盖实有非言辞所能传而达、知识所能求而得者。学者当与文王既没章、在陈绝粮章参读。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