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8-10-11 09:14:00             比邻为美公号

  

  【原文】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白话】  

  孔子从四大方面来教化:文献经典、养德躬行、尽忠、有信。

  【释词】 

  文:指先代之遗文,即文献经典。《注疏》:“文谓先王之遗文。”《正义》:“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文之教也。”

  行:指德行。《注疏》:“行谓德行,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忠、信:此两者乃人之心性,为立行之本。尽己谓之忠,人言不欺谓之信。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记孔子行教以此四事为先也。

  李充曰:典籍辞义谓之文,孝悌恭睦谓之行,为人臣则忠,与朋友交则信。此四者,教之所先也。故以文发其蒙,行以积其德,忠以立其节,信以全其终也。

  《论语集注考证》曰:文行忠信,此夫子教人先后深浅之序也。文者,史书六艺之文,所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盖先教以知之也;知而后能行,知之固将以行之也,故进之于行;既知之又能行之矣,然存心之未实,则知或务于夸博,而行或出于矫伪,故又进之以忠信。

  《义门读书记》曰:小学先行而后文,弟子章是也;大学先文而后行,此章是也。(此句话须仔细体味。)

  王应麟曰:四教以文为先,自博而约;四科以文为后,自本而末。

  程子曰:教人以学文修行而存忠信也。忠信,本也。

  《论语集说》曰:教者,必自外入,故以文为先焉。(按:教必自外入,而学有以反求诸己也。)

  张栻曰:圣人之教人,不越乎是四者。学文则知广,敦行则身修,忠信则德进。学者勉于是,则内外交益,日有所进而月有所将也。忠信本一事,而谓之四教者,忠则实诸己,信则笃诸人。 

  刘宗周曰:先博之以文,由文而约之行,由行而约之心,曰“忠”曰“信”。

  钱穆曰:文为前言往行所萃,非博文亦无以约礼。然则四教以行为主。本章紧承上章,当合而参之。

  《论语正义》曰:人必忠信,而后可致知力行,故曰“忠信之人,可以学礼”。此四者,皆教成人之法。 

  陈祥道曰:忠信,所以成终始也。学由中出,故以文为余事;教自外入,故以文为先务。《乾》九三,先之以忠信进德,所以成始;孔子之四教,后之以忠信,所以成终。 

  《四书训义》曰:圣教不明,而务实者固陋而为乡党自好之士,务博者浮薄而为记诵辞章之儒。舍其心而求之文行,则无本而且流于伪;略文行而专求之心,则虚寂而不适于用。然后信圣人之教,大中至正,不可得而损益也。

  《四书解义》曰:夫子谆谆垂示,恐人不留意于四者之中,亦恐人复妄求于四者之外。其为教也,不亦严且切与?学者究心于此,则知行并茂,表里如一,其以几于成德也无难矣。 

  云门隐者按:上章曰“无隐”,本章曰孔子之行教有四,显见之文教(经典),不言而行之身教(躬行默化),实之内心,以“忠信”之教约之。则可知隐显在人之学也,所以孔子曰“吾无隐乎尔”。 

  【附录】  

  刘攽曰:政事主忠,言语主信。

  《论语商》曰:诸生问:“圣人之教,果有科条否?”宗建曰:“圣人不以虚误世,故俱就其切于身心者提醒夫人,盖无科条中之科条。二三子傍拟之如此,实非夫子立此为题目也。”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