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白话】
孔子说:“过于谦恭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劳苦不安;过于谨慎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畏缩多惧;过于勇猛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犯上作乱;过于直率而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尖刻伤人。在上者能笃厚于亲族,百姓就会化而行仁;不遗弃故旧之人,百姓就不会刻薄。”
【释词】
恭而无礼则劳:人过于恭逊,而没有礼以节之,则自困苦。劳,困苦、劳苦不安。《四书解义》:“待人固贵于恭,使不有礼以节文之,则仪文烦多,周旋过当,反以自苦矣,不免乎劳。”
慎而无礼则葸:谨慎而不以礼节之,则常畏惧。葸,畏惧。
勇而无礼则乱:人勇而不以礼节之,则为乱。乱,犯上、逆恶。
直而无礼则绞:人太直率,不以礼节之,则会刺伤别人。绞,急切而刺人之非。
白石钱氏:“(四者)苟无礼以节之,则皆有偏胜之弊。”
君子:在上之人。此处以位言。
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笃,厚。兴,起。在上者厚于其亲,民闻其风,亦将兴于仁。《注疏》:“君能厚于亲属,则民化之,起为仁行,相亲友也。”《论语训》:“治民在端本也。”《四书解义》:“化民成俗,必有所本。在上之举动,即下民之则效也。”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遗,忘弃。偷,薄、刻薄。《注疏》:“君不遗忘其故旧,故民德归厚不偷薄也。”刘宗周:“凡人于故旧易遗。不遗者,厚之至也。”
张栻:“夫上之人所为若是者,非为欲以动民而为之也,敦笃于吾之所当为,而其应自尔也。”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贵礼也。
张栻曰:恭、慎、勇、直,皆善道也。然无礼以为之本,则过其节而有弊,反害之也。盖礼者,其节之存乎人心者也。恭而无礼,则自为罢(疲)劳;慎而无礼,则徒为畏惧;勇而无礼,则流于陵犯;直而无礼,则伤于讦(jié)切。
《论语正义》曰:恭、慎、勇、直,皆德行之美,然无礼犹不可行。《曲礼》所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又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韩子曰:吾谓礼者,制中者也。不及,则为劳为葸;过,则为乱为绞。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勉人以礼成其德也。人之立身,必一禀于礼而后动静之间皆合乎自然之秩序,而无太过、不及之弊。礼不可斯须去身,而动容周旋中礼者,乃盛德之至乎!
张子曰:人道知所先后,则恭不劳、慎不葸、勇不乱、直不绞,民化而德厚矣。
《毛诗序》曰: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
刘宗周曰:君子化天下,只有是仁。仁道莫先于亲亲,推其馀,民吾同胞物与也,况故旧乎?天下化之,自酿成春温长养气象,无残刻浇漓之意,此盛世之化也。
《论语集说》曰:笃于亲,不遗故旧,尽吾人道之当然耳,非为欲动民而若此也。仁义之心,人皆有之,上行而下效,自然民化而德厚矣。
简朝亮曰:《大学》云:“一家仁,一国兴仁”,故曰“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盖孝弟慈,皆笃乎亲之仁也。
陈祥道曰:所谓无礼者,不学之蔽。礼以仁厚为质而已,故继之以“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礼》曰:“亲者毋失其为亲,故者毋失其为故。”《诗》曰:“亲亲以睦,故旧不遗。”后世不知亲亲,而《角弓》之怨兴;不知敬故,而《谷风》之刺作。欲民免于无礼,其可得乎?
蕅益大师曰:此二节,正是“敦厚以崇礼”的注脚。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