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白话】
曾子说:“可以把六尺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政令委托给他,面临安危存亡的大关节也不能改变他的操守。这就是君子了吧?这真就是君子啊。”
【释词】
托六尺之孤:六尺,指十五岁以下的孩子。钱穆:“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托付。蓝田吕氏:“孤,幼主也。”托孤,受先君之命辅佐幼主治理国家。
李炳南:“父死以后,子称孤子。十五岁以下,统称六尺之孤。君主在命终之际,顾念其子孤幼,乃委托可靠之人辅佐,名为托孤。”
寄百里之命:这是摄国政、代君行政令。百里,古之大国。蓝田吕氏:“百里,诸侯国也。”李炳南:“寄也是托的意思。封建时代,诸侯受封的国土,约为一百方里。命是国家政令。托孤必然同时寄命,即将国家大事一并拜托此人帮助幼君治理。”
临大节而不可夺:大节,国家安危、社稷存亡、个人死生之大关节处。夺,强迫改变。
钱穆:“受人之托,守人之寄,一心以之,不可摇夺也。”
《正义》:“大节,犹大事,故注以国家社稷言之,明此大节所关,在宗社安危存亡也。能安国家社稷,则不得以利害移、威武屈,故知不可倾夺。”
朱子:“有才无节,固不足恃。”
君子:德才兼全之人。程子:“君子者,才德出众之名。”蕅益大师:“有才有德,故是君子。”
与:同“欤”。《义疏》:“再言‘君子’,美之深也。”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论君子德行也。
朱子曰:其才可以辅幼君、摄国政,其节至于死生之际而不可夺,可谓君子矣。
李炳南曰:承受托孤与寄命之人,一旦面临国家存亡的大关节时,不为一切利害改变其意志,而能全始全终。这里所称的“君子人”,乃具有优越的办事能力,与高尚的品德。后世蜀汉诸葛亮可以当之无愧。
伊藤仁斋曰:此言当大任、治大众,非忠信而有才者不能。
袁黄曰:辅长君不难,托孤为难;执国政不难,摄政为难;托孤寄命不难,临大节而不负其寄托之重最为难。此非才节所能辨也,唯有德者能之,故断其为君子也。
程子曰:节操如是,可谓君子矣。
张栻曰:可以托孤,可以寄命,与夫临大节而不可夺,非刚毅笃实者,其能之乎?
张居正曰:受托孤之责者,不但保卫其国家,又必养成其令德。受寄命之任者,不但安定其社稷,又必抚辑其民人。
陈祥道曰:可以托六尺之孤,仁也;可以寄百里之命,义也;临大节而不可夺,忠也。苟非君子孰能与此?
《朱子语类》曰:才节兼全,方谓之君子。无其才而徒有其节,虽死何益!如受托孤之责,己虽无欺之之心,却被人欺;受百里之寄,己虽无窃之之心,却被人窃:亦是己不能受人之托、受人之寄矣。孔子曰:“君子不器。”既曰君子,须事事理会得方可。
刘宗周曰:托孤寄命,不是等闲事,如伊尹、周公之任是也。当此等事,任生死利害,动辄踏着,是吾人大节关系处。古人济大事,全靠脚根定,只不从身家名位上起念便是,凡可夺处皆是此等作祟也。诚极则精,精极则变,一切作用皆从此出。诚中之识见是大识见,诚中之担当是大担当,是为大学术、大经纶。故君子非有才之难,而诚之难。古人办此亦鲜其人,伊周而后,诸葛武侯其庶几乎?其次霍子孟、韩魏公、郭汾阳差足当万一。
《论语集释》曰:圣门论人未尝不才德并重。
钱穆曰:不可夺在其志,而君子所重,亦更在其德。盖才有穷时,惟德可以完整无缺。此非重德行而薄事功,实因德行在我,事功不尽在我。品评人物,不当以不尽在彼者归罪于彼。
《四书反身录》曰: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不遇重大关节,无以别操守。居恒谈节义、论成败,人孰不能?一遇小小利害,神移色沮,陨其生平者多矣!惟遗大投艰,百折不回,既济厥事,又全所守,非才品兼优之君子其孰能之?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