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白话】
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爽,无知而不谨厚,愚戆而不诚信,我真不明白这种人了。”
【释词】
狂而不直:直,直爽。《注疏》:“狂者,进取宜直,而乃不直。”钱穆:“狂者多爽直,狂是其病,爽直是其可取。”
侗而不愿:侗,无知的样子。愿,谨厚。《注疏》:“侗,未成器之人,宜谨愿,而乃不愿。”
倥倥而不信:倥倥,愚戆、无能的样子。信,诚信。《注疏》:“悾悾,悫也。谨悫之人宜信,而乃不信。”
吾不知之矣:此为甚绝之之辞,亦不屑之教诲也。《注疏》:“此等之人,皆与常度反,我不知之也。”钱穆:“今则仅见其病,不见其美,此非天之生人乃尔,盖习乎下流而天真已失。此等人不惟无可培育,抑亦不可测知,此孔子所以深绝之。”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孔子疾小人之性与常度反也。
李炳南曰:这三种人都是反乎常情者,难以教化。这些人应该自省。
《论语正义》曰:此章示人当守忠信。虽生质未美,亦当存诚以进于善,不得作伪以自欺也。
苏氏曰:天之生物,气质不齐。其中材以下,有是德则有是病,有是病必有是德。故马之蹄啮者必善走,其不善者必驯。有是病而无是德,则天下之弃才也。
钱穆曰:凡人德性未醇,有其病,但同时亦有其可取。今则空有病而更无可取,则其天性之美已丧,而徒成其恶,此所谓小人之下达。人之气质不齐,有美常兼有病,而有病亦兼有美。学问之功,贵能增其美而释其病,以期为一完人。
张栻曰:狂者进取,侗者未有知,悾悾者拘执,然是三者有可以进学之理。
《论语集说》曰:狂、侗、悾悾,本非美质。然狂而直,恫而愿,悾悾而信,于其不可取之中犹有可取者焉。若不直、不愿、不信,则是巧伪生于其间,并与可取者而亡之,是不足望也,故曰“吾不知之矣”。
刘宗周曰:人之气质,不失之高明,则失之卑暗,而气质之性终不锢其义理之性。狂者必直,侗者必愿,悾悾者必信,自习染胜而三者并漓。此圣人所不解人心之变可胜穷乎?
王弼曰:夫推诚训俗,则民俗自化;求其情伪,则俭心兹应。是以圣人务使民皆归厚,不以探幽为明;务使奸伪不兴,不以先觉为贤。
《四书近指》曰:中人之资,最惧不自安其本分而多一作为,却是自丧其本心。不直、不愿、不信,正坐此病。
蕅益大师曰:大家要自己简点,勿堕此等坑堑。
【附录】
陈祥道曰:狂则进取而无节者也,恫则游移而无守者也,悾则虚中而无实者也。无节而直,无守而愿,无实而信,叹未善也,犹出于诚;未善而无诚,则非君子所与也。孔子所以深非。
《荀子》曰: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