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白话】
孔子很少直言利、命以及仁。
【释词】
罕言:罕,稀少。“言”即直言,指不问而自己主动说(见附录)。《集解》:“寡能及之,故希言也。”
《论语稽》:“此章之意在记者观夫子之自言,不在夫子之教人。”
徐英:“《诗》《书》执礼,盖日常与弟子讲习之事,仁与命则因问因事而发,虽弟子能之亦多,然非平居之常言也。”
利:利益。钱穆:“利者,人之所欲,启争端,群道之坏每由此。言利之风不可长,故少言之。”程子:“子罕言利,非使人去利而就害也,但人不当以利为心。圣人以义为利,义安处便是利。”儒学有“义利之辨”。
与:同、和。
命:命,天之命也。《注疏》:“谓天所命生人者也。天本无体,亦无言语之命,但人感自然而生,有贤愚、吉凶、穷通、夭寿,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故云天之命也。”《史记》:“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之变,乌足识乎性命哉?”按:命,原自于天,而立之于己;且,修身尽道,尽其在我者,乃可谓之命,所以“罕言”。
仁:仁,行之盛也。陈祥道:“仁,人道也。”《注疏》:“仁者,爱人以及物,是善行之中最盛者也。”钱穆:“命原于天,仁本于心。人能知命依仁,则群道自无不利。”
《论语义疏》:“利者,天道元亨,利万物者也;命天命,穷通夭寿之目也;仁者,恻隐济众也,行之盛者也。”
【先贤精义】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记圣教之所谨也。夫子教人,有常言者,《诗》《书》执礼是也;有不言者,怪力乱神是也。若言之时甚少,谓之罕言。
李炳南曰:《论语》记载孔子所说的“利、命、仁”,多数是答问语。可见孔子轻易不说“利命仁”,所以此章说“子罕言”。
程子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论语注疏》曰:此章论孔子希言难及之事也。以此三者,中知以下寡能及知,故孔子希言也。
郑汝谐曰:亦尝言之,特罕言尔。《易》之言利,以吉凶指其所入;若明示以利,则启其计度之心。“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使之心有所安;若明示以命,则怠其修为之志。诸子之问仁,皆去其为仁之病;若明示以仁,则难其所入之门。(按:学有次第,不妄为言;执之于言,害于力行。躬修实证,在己;拔苗助长,夫子不为也。仁哉,夫子!)
伊藤仁斋曰:言利则害义,然利国利民之事则不可不言焉;命之理微矣,遽语之则必忽人事之近;仁之德大矣,骤告之则必生轻忽之心。故皆罕言之也。夫子之谨教而尊德也如此。
勉斋黄氏曰:夫子与门人问答,言仁尤其最切者,而所记止于如此,亦可谓之“罕言”矣。况所言不过泛及为仁之事,至于仁之本体则未尝直指以告人也。
刘宗周曰:功利之学,圣人所不言;命与仁,圣人亦不轻言,恐滋人玄远之惑也。今人动喜说“无声无臭是言命也”,又喜说“不学不虑是言仁也”,朱子辟子静“心行路绝,善恶双泯”,曷不曰“圣人罕言命与仁”?古人之学,先拔利根,而终达于性命;今之学者,先勘性命,而终近于利。又曰:三者罕言,即孔子一生学问。
陈祥道曰:仁,人道也;命,天道也。利,则和同天人之际者也。仁命,人所难知;利,人所难为。智足以及此,无事于言;智不足以及此,无足以与言:所以罕言也。孔子于利罕言,孟子于利不言;盖罕言者利之本,不言者利之末。
《论语义疏》曰:利是元享利贞之道也,百姓日用而不知,其理玄绝,故孔子希言也。命是人禀天而生,其道难测,又好恶不同,若逆向人说,则伤动人情,故孔子希说与人也。仁是行盛,非中人所能,故亦希说与人也。然希者非都绝之称,亦有时而言与人也。
《四书解义》曰:利是人情所欲,罕言之,欲人知所戒也。命兼理气,其故甚微而难测,罕言之,欲人知自修也。仁包四德,其道甚大而难尽,罕言之,欲人渐次以进也。于此见圣人教人,至意有在言语之外者,学者宜深体之。
朱子曰:所以罕言利者,恐人求之则害义矣。罕言命者,恐人皆安于命而人事废矣。罕言仁者,恐人易视之,不于切记上致力。
蕅益大师曰:言命言仁,其害与言利同,所以“罕言”。今人将命与仁挂在齿颊,有损无益。
云门隐者按:仁道至大,天命隐微,语言所难尽也,且人人学养不一,易于滋惑,故而罕言。仁道至大,然亦是人道也,次第以进,勉行安行,真积力久,躬修实证,则自然感通,而命亦知之矣,非知识言语之所能及也。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岂虚言哉!
【附录】
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说文解字》曰: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周礼·春官·大司乐》注曰:发端曰言,答述曰语。
李炳南曰:有问有答名为语,无问而自己直说名为言。
按:有人认为《论语》有关于仁之说的不少,怎么能说“罕”呢?《论语》仅仅只是夫子一生之很少的言论,若与日常相比,用“罕”可也;且日常教学讲习,不会主动提及;罕言不是不说,是有问则答,而不主动多说;亦是提醒人,在力行而不在多言也。
《论语正义》曰:《周语》曰:“言义必及利。”韦昭曰:“能利人物,然后为义。”此即“利物足以和义”之谊,此即“利”字最初之谊。君子明于义利,当趋而趋,当避而避。其趋者,利也,即义也;其避者,不利也,即不义也。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虽有似于利而亦避之,则以不合于义,即为不利也。若小人则反是,故其所谓利,或君子所视为不利;而其所视为不利,或君子所视为义。所视为利也,君子知利不外义,故“喻于义”;小人知利不知义,故“喻于利”。时至春秋,君子道微,故夫子罕言利。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