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9-01-09 10:39:00             比邻为美公号

  

  【原文】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白话】 

  孔子说:“我讲给他们听,却从不懈怠的人,大概只有颜回了吧!” 

  【释词】

  语之:语yù,告诉。之,指孔门弟子,就是下文“惰”与“不惰”之人。 

  惰:懈怠。《正义》:“《说文》:‘惰,不敬也。’不敬,则有懈倦之意。”另一解认为“不惰者”指孔子,今不取。无论是孔子不惰,还是颜回不惰,究之都是颜回不惰也。 

  其:表示推测。 

  与:同“欤”。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美颜回也。 

  建安游氏曰:回于夫子之言无所不说,何有于惰? 

  《论语稽》曰:不惰者,心领神会,有味乎其言之也。人之功有浅深,学有难易,颜子则声入心通,无所不悦也。 

  程石泉曰:颜回笃志向学。本章所言“不惰者”,颜回无懈怠之容,而恭听不倦也,非指孔子语焉不倦也。颜回乃躬行实践之贤,而深说乎孔子之教诲者也。 

  范氏曰:颜子闻夫子之言,而心解力行,造次颠沛未尝违之。如万物得时雨之润,发荣滋长,何有于惰,此群弟子所不及也。 

  张栻曰:盖颜子闻夫子之言,默识心通,躬行实践,是夫子之言,昭明发见于颜子日用中也,此之谓“不惰”。 

  刘宗周曰:体道之勇莫如颜子,颜子于圣人之道相为一体,并授受之迹亦化矣。 

  陈祥道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回语之而不惰,勤而行之者也;余则语之而惰,若存若亡者也。盖于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故能不惰。彼予之昼寝,求之自画,赐之愿息,其能无所不悦哉?夫子所以独称回也,于语则不惰,于言则不违。惟不惰所以能潜心,惟不违所以能具体。《记》有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勿失之”,不惰之说也。《庄子》曰“回坐忘矣”,盖不违之说也。 

  伊藤仁斋曰:夫子之言,一也。闻之而有惰,有不惰,正在于信道之笃与否耳。苟心之悦道,犹口之悦刍豢,则何有于惰? 

  钱穆曰:本章承上章。然读者易于重视不惰二字,而忽了语之二字。盖答问多因其所疑,语则教其所未至。闻所语而不得于心,故惰。独颜子于孔子之言,触类旁通,心解力行,自然不懈。此见颜子之高。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深赞颜子之能受教也。孔子教门弟子,发明道理,常以言语相传。但诸弟子闻孔子之言,未能会之于心、体之于身,便有怠惰之意。惟颜子能明睿,故闻孔子之言而心解,能健决,故闻孔子之言而力行,欲罢不能,拳拳弗失。所以孔子赞之曰:“若夫语之以道,而心知力行,自不能已,绝无怠惰之意者,其惟回也与!”孔子称赞颜子,亦所以励群弟子也。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