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亵裘长,短右袂。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狐貉之厚以居。
去丧,无所不佩。
非帷裳,必杀之。
羔裘玄冠不以吊。
吉月,必朝服而朝。
本节分十段释之
【原文1】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白话1】
君子不用绀色緅色做衣服的镶边,家居便服不用红紫之色。
【释词1】
君子:此指孔子。按:此节记冠服,改称“君子”,而变言之,表示礼制如此,凡君子宜然也,人人可以取法,非仅孔子一人之事也。
不以:不用。
绀:深青而含赤色。段玉裁:“绀,含也,青而含赤色也。按此今之天青,亦谓之红青。”《四书典故辨证》:“《尔雅》:‘一染为縓,再染为赪,三染为纁’,以纁入黑则为‘绀’,是绀为四入之色(按:孔安国认为“一入曰緅”,非,今不取),《说文》所谓‘深青扬赤’者也。”
緅:深青而带微黑。《四书典故辨证》:“绀又入黑则为緅,是緅为五入之色,又黑于绀也。緅又入黑为玄,玄又入黑为缁,则纯乎黑矣。”
饰:衣服之领子、袖子的镶边。
亵服:私居服,即家居便服。朱子:“红紫,间色不正,且近于妇人女子之服也。言此则不以为朝祭之服可知。”
【先贤精义1】
《乡党图考》曰:饰必用正色。绀緅不饰,犹之红字不服耳。
程石泉曰:盖以其不庄严也。
《四书解义》曰:圣人持身,即一衣服亦不苟。其致谨于服色之辨如此。
《论语稽》曰:绀,以纁入黑也;緅,色五入,以绀入黑也。绀非玄,即非齐(斋)服;緅非一入之縓,即非练饰。緅色亦非绛。古者尚玄,绀緅皆足夺玄,(不正)故不以饰。且饰,或缋或采,或青或素,不用绀緅。
《四书典故辨证》曰:齐服玄冠玄端不用绀,练服縓缘不用緅。
《四书解义》曰:私居之服不用红紫二色,合赤白而成红,合赤黑而成紫,皆色之不正者也,且近于妇人女子之服,故不以服之私居也。
王肃曰:亵服,私居服,非公会之服。皆不正,亵尚不衣,正服无所施。
钱穆曰:正色谓“青赤白黑黄”。青加黄为绿,赤加白为红,白加青为碧,黑加赤为紫,黄加黑为缁,皆间色。
张栻曰:君子无时不居正也
【原文2】
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
【白话2】
在暑热天,居家时穿葛布单衣,出门时必定要加一件上衣。
【释词2】
袗絺绤:袗,单衣。钱穆:“葛之精者曰絺,粗者曰绤。当暑居家,可单衣絺绤。”李炳南:“袗絺是细葛布制的单衣,袗绤是粗葛布制的单衣。”程石泉:“葛制,即今之麻,”
必表而出之:表,表衣、上衣。出,出门。钱穆:“古人冬衣裘,夏衣葛,在家不加上衣,出门必加,虽暑亦然。”
【先贤精义2】
程树德曰:古人葛裘之上,若在家无别加衣,若出行接宾客,皆加上衣。当暑袗絺绤可单,出则不可单,必加上衣。
《论语注疏》曰:暑则单服,必加尚表衣然后出之,为其形亵故也。
张栻曰:盖嫌其见体耳。一衣服之间,莫不有义存焉。岂苟云乎哉?
陈祥道曰:《曲礼》《玉藻》皆言“袗絺綌不入公门”,此众人之礼也。孔子袗絺綌必表而出,非特不入公门而已。
李炳南曰:古人穿衣,先穿亲身的内衣,次加外衣,这层外衣,春秋是夹褶,也就是双层的夹衣,夏天是絺绤,冬天是裘,又次加裼衣,又次加礼服。此处表衣,与下文缁衣素衣黄衣,都指的是裼衣。居家不需加裼,若出门,不可穿单衣。
【原文3】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白话3】
穿黑衣,就配以黑羔羊皮裘;穿白衣,就配以白色麑裘;穿黄衣,就配以黄色狐裘。
【释词3】
缁衣羔裘:衣,即上衣。缁衣,黑色的衣服。羔裘,黑色羔羊的皮所作之裘。裘,皮衣。李炳南:“缁衣羔裘是诸侯视朝的衣服,诸侯视朝与群臣同服。”
素衣麑裘:素,白色。麑裘是小鹿皮所做之裘,毛色白,与素衣相称。李炳南:“国家如有凶荒,国君穿素服,群臣随之穿素服。” 叶氏:“麑裘亦施于视朝祭蜡,狐裘亦施于燕居。”
黄衣狐裘:狐裘,狐色黄。按:年终之时,大蜡息民之祭用黄衣,象征物色黄落;又兵事亦用之,即“韦弁服”也。
《礼说》:“兵事象火,故其服上下皆赤。上服赤黄,其内之裘宜用狐黄,裼之宜黄衣。”
《注疏》:“其黄衣狐裘,谓大蜡zhà息民之祭服也。人君以岁事成熟,搜索群神而报祭之,谓之‘大蜡’。又腊祭先祖五祀,因令民得大饮,农事休息,谓之‘息民’。于大蜡之后,作息民之祭,其时则有黄衣狐裘也。大蜡之祭与息民异也。息民用黄衣狐裘,大蜡则皮弁素服,二者不同矣。以其事相次,故连言之耳。是息民之祭用黄衣也。”
【先贤精义3】
朱子:衣以裼裘,欲其相称。
钱穆曰:古人服裘毛向外,外加上衣,当与裘之毛色相称。缁衣,朝服;素衣,凶服;黄衣,蜡祭之服,亦兵服。
张栻曰:内外以称也,君子恶夫不称也。
《论语义疏》曰:裘色既随衣,故此仍明裘上之衣也。裘与上衣相称,则缁衣之内故曰“羔裘”也,此是诸侯日视朝服也;诸侯视朝与群臣同服,孔子是鲁臣,故亦服此服,以日朝君也。素衣,谓衣裳并用素也;鹿子色近白,与素微相称也;国有凶荒,君素服,则群臣从之,故孔子鲁臣,亦服之也。岁终大蜡zhà报功,象物色黄落,故著黄衣黄冠也;而狐貉亦黄,故特为裘以相称也;孔子为臣,助蜡祭,亦随君著之黄衣也。故《礼运》云“昔者仲尼预于蜡宾”是也。
《四书解义》曰:时当乎冬,则随所服之装,裼以所宜之衣。此公服之制也。
【附录】
《论语注疏》曰:知者,《郊特牲》云:“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终。葛带榛杖,丧杀也。”是大蜡之祭用素服也。《郊特牲》既说蜡祭,其下又云:“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注云:“祭谓既蜡,腊先祖五祀也,于是劳农以休息之。”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