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9-02-25 09:42:00             比邻为美公众号

  【原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惟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本节分十段释之

  【原文1】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白话1】 

  饭食不因为精致而多吃,肉类不因为细美而饱食。 

  【释词1】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饭、食物。牛羊鱼肉细切曰脍。厌,餍足、满足。不厌,不饱食也。李炳南:“不厌就是说不求其精细而饱,意为圣人食无精粗皆可以饱。” 

  《四书改错》:“张文彬曰:‘不厌即不饱。’”《论语稽》:“不厌者,不求精细而属厌也。” 

  《论语集释》:“厌,《说文》作‘猒’,云:‘饱也。’《集韵》旧本引《论语》皆作‘食不餍精,脍不餍细’,可见唐以前人皆读平声,无作‘嫌恶’解者。” 

  【先贤精义1】 

  《论语正义》曰:夫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又以士耻恶食为不足与议。故于食脍皆不厌精细也。 

  孙奕曰:(厌)读如“厌饫”之“厌”,言食与脍虽精细,亦不厌饫而食之。 

  郑汝谐曰:凡人之情,粗粝则少食,精细则属厌。夫子无间于此,食之精,脍之细,未尝属厌焉。 

  钱穆曰:不因食脍之精细而特饱食。 

  张栻曰:言不待精细者而后属厌也。盖圣人于饮食非有所择也。苟非如下所云不食之类,则食无精粗皆可以饱耳。 

  江声曰:齐(斋)时,食必有节,食虽精,脍虽细,不因精细而厌足也。 

  【原文2】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白话2】 

  食物因为放得时间长而腐坏,或者变了味,鱼以及肉类腐烂了,都不吃。 

  【释词2】 

  食饐而餲:食,谷类的食物。饐,食物因为伤湿而腐坏、腐臭也。餲,食物经久而味变。程树德:“以《皇疏》证之,孔注本作‘饐臭、餲味变’,今本误倒。” 

  鱼馁而肉败:鱼烂曰馁,肉腐曰败。 

  【先贤精义2】 

  《论语义疏》曰:饐,谓饮食经久而腐臭也。餲,谓经久而味恶也,如干鱼干肉久而味恶也。 

  陈祥道曰:夫肉曰败,鱼曰馁,败则外腐,馁则中溃。 

  【原文3】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白话3】 

  食物的色变了,不吃。味道变得难闻了,不吃。烹调不当的,不吃。不是时候,不吃。割肉不按正规的,不吃。没有相配的酱,不吃。 

  【释词3】 

  色恶:食物变了颜色。《义疏》:“食失常色,是为色恶。” 

  臭恶:变味也。 

  失饪:饪,烹调生熟之节。失饪,即生熟失当。 

  不时不食:非其时不吃。非其时,有两指,一是指不当其季节,一是指一日之中有其吃饭之时。 

  按:其一种,不当其季节指五谷不成、果实未熟等,这些情况足以伤人,时有不食。章怀太子:“言非其时物,则不食之。”江熙:“不时,谓生非其时,若冬梅李实也。”另一种,一日中,非朝、夕、日中饭时者,不吃。钱穆:“或说:食有常时。古人大夫以下,食惟朝夕二时。”《正义》:“《左传》‘食日为二’,是一日之中,食有常时也。《礼·内则》云‘孺子食无时’,则成人以上,食必有时也。郑(康成)以朝夕日中为三时,亦大略言之。其实贵贱犹有分别。天子食则四时,诸侯三时,大夫以下惟朝夕二食。” 

  割不正:古时重礼,割肉不按其常规,是为无礼。不正,指不合割之常度,不能正当其处也。孔子以其失礼,故不食。钱穆:“或说,切肉不方不食,今不从。”另《义疏》引江熙认为“杀不以道为不正”,存其说。 

  酱:食肉用酱,各有所宜,各有相配。钱穆:“不得其酱,谓设酱不以所宜,与割不正皆以背礼故不食。” 

  【先贤精义3】 

  《论语竢质》曰:此为齐(斋)时饮食之节。 

  《论语正义》曰:色恶、臭恶,谓凡生熟物色味有变也。 

  《论语义疏》曰:煮食或未熟,或已过熟,并不食也。 

  李充曰:(色恶、臭恶)皆饮食坏败之名也。 

  江永曰:失饪,有过熟,有不熟,不熟者尤害人也。 

  《四书丛说》曰:古者燕飨,有大脔曰“胾”,其余牲体脊骨及肠胃肺心,割截皆有一定,所谓“不正”,则不合乎度者。 

  《四书稗疏》曰:正者,正当其处也。古之割肉,既皆大脔,而各有分理。骨有贵贱,髀不登于俎,君子不食圂腴。在杀则有上杀中杀下杀。在登之俎,则有肩、有臂、有臑、有肫、有胳、有正脊、有横脊、有长肋、有短肋、有伦肤、有觳折,或左或右。肺则有离肺、有刌肺,心舌则有本末,皆所谓割之正也。若其腠理之常,随手划断,则非体之正,是曰“不正”。抑或,则为慢;主如宾俎,则为汰。燕如祭,祭如燕,祭燕如常食,常食如燕祭,皆不正也,则皆以失礼而不食矣。 

  张栻曰:色恶,非其本色也;臭恶,失其芬香之正也;失饪,失生熟之节也;不时,非食时也;割不正,解牲之不以其制也;不得其酱,调味之不以其宜也。圣人所欲不存,岂有一毫加意于此哉?而有所不食者,亦以其理之所未安耳。 

  陈祥道曰:色恶,色之变也;臭恶,气之变也。盖不时不食,不可食也;割不正不食,不安食也。 

  【原文4】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白话4】 

  肉食即使多,也不能使所吃的分量超过五谷饭食。 

  【释词4】 

  不使胜食气:食,五谷饭食。《集注考证》:“‘气’当读作‘饩’,犹云‘饭料’也。”胜,多、超过。朱子:“食以谷为主,故不使肉胜食气。”钱穆:“食肉多于饭气,则伤人。” 

  【先贤精义4】 

  张栻曰:食以五谷为主,肉气不可使胜谷,养生之道则然也。彼徇于味者,则岂是之思哉? 

  《论语正义》曰:人食肉多,则食气为肉所胜,而或以伤人。 

  《论语义疏》曰:食气多,肉少,则肉美。若肉多,他食少,则肉不美,故不使肉胜食气也,亦因杀止多杀也。 

  陈祥道曰:夫天产养精,所以作阴德;地产养形,所以作阳德。不以作阴德者胜阳德,故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原文5】 

  惟酒无量,不及乱。 

  【白话5】 

  惟其喝酒没有量的规定,但不能喝到醉乱的程度。 

  【释词5】 

  不及乱:喝酒不要喝到醉乱的程度。胡氏:“乱者,内昏其心志,外丧其威仪,甚则班伯所谓淫乱之原皆在于酒。”陈祥道:“不及乱,‘不为酒困’是也。” 

  【先贤精义5】 

  《论语义疏》曰:酒虽多无有限量,而人宜随己能而饮,不得及至于醉乱也。 

  《四书解义》曰:饮酒以合欢,若崇饮不已,既能昏性而丧德,又能致疾而伤生,故必节之。虽不限其量,而不及于醉乱也。 

  程子曰:不及乱者,非惟不使乱志,虽血气亦不可使乱,但浃洽而已可也。 

  《四书辨疑》曰:酒之本性无他,惟能使人神志迷乱而已。 

  《疑辨录》曰:乱者,醉所为也。欲不及乱,惟不醉而后能之。此文王毖酒之训所以言德将无醉也。 

  胡氏曰:圣人饮无定量,亦无乱态,盖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是以如此。学者未能然,则如晋元帝永嘉初镇江东,以酒废事,王导以为言。帝命酌,引觞而覆之,于此遂绝。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