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9-02-25 09:43:00             比邻为美公众号

  【原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惟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本节分十段释之

  【原文6】 

  沽酒市脯,不食。 

  【白话6】 

  买来的酒以及肉,不吃。 

  【释词6】 

  沽酒市脯不食:沽,买。市,买。脯,干肉。钱穆曰:“酒当言‘饮’,云‘不食’,因脯并言也。” 

  【先贤精义6】 

  程树德曰:此为斋时事。 

  颜师古曰:《乡党》所记孔斋之时也。 

  《论语注疏》曰:(斋时)酒不自作,未必精絜;脯不自作,不知何物之肉,故不食也。 

  【附录】 

  《论语集释》曰:孔子为大夫,家中自当有酿酒,但必谓一生从不沽酒市脯,则商贾之以此为业者,人皆嫌其不洁,无人敢买,宁有此理?苟沽市不食,限于斋时,自无酒必自作之疑矣。 

  《论语义疏》曰:或问曰:“沽酒不饮,则《诗·那》云‘无酒沽我’乎?”答曰:“《论》所明是祭神不用,《诗》所明是人得用也。” 

  【原文7】 

  不撤姜食,不多食。 

  【白话7】 

  姜不随着食物撤走,但不多吃。 

  【释词7】 

  撤:撤走、撤去。 

  【先贤精义7】 

  孔安国曰:齐(斋)禁薰物,姜辛而不臭,故不去。 

  钱穆曰:食事既毕,诸食皆撤,而姜之在豆者独留,因姜有辛味而不熏,可以却倦,故不撤。姜虽不撤,亦不多食。 

  朱子曰: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不多食,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附录】 

  《论语俟质》曰:强食,食物中有姜者。姜与葱蒜韭,皆用以调和食物,杀肉之腥臭者。齐(斋)忌荤,菜葱蒜韭皆荤,食物中有之,必彻之矣。姜辛而不荤,故不彻。 

  《惜抱轩经说》曰:古者有庋食之阁,天子左达五、右达五,公侯伯于房中五,大夫于阁三,士于坫一。礼,凡食毕,鼎食则撤,于造脯醢荤菜则不撤,庋以备时食。所以优尊者。礼,夜侍坐于君子,君子问夜膳荤,请退可也。故不撤荤者,礼也。姜亦荤也,孔子以葱之类气皆浊,不若姜之清,则所庋姜而已。虽常庋而以辛善散气,故不多食,以卫生也。 

  《论语注疏》曰:自此已上,皆蒙齐文,其凡常不必然。 

  【原文8】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白话8】 

  在朝廷参加祭祀后,带回来的胙肉不要过夜留到第二天。家祭的胙肉保留不要超过三天;超过了三天,就不吃了。 

  【释词8】 

  祭于公,不宿肉:朝廷举行祭祀,助祭于君。《论语正义》:“大夫士有助祭之礼。天子诸侯祭毕,助祭之臣皆班赐之,以均神惠。” 

  钱穆:“凡助祭皆得赐肉,凡杀牲皆于临祭之日清晨行事。独天子诸侯之祭,其明日又再祭,谓之绎祭。绎祭毕,始颁赐,则胙肉之来或已三日,不可再宿。” 

  祭肉不出三日:指家祭之肉。超过三天,肉类就会腐败,不能吃了。 

  【先贤精义8】 

  周生烈曰:助祭于君,所得牲体,归则班赐,不留神惠。 

  《四书解义》曰:归即颁赐,不待经宿,盖重神惠而尊君赐,故不敢迟也。 

  郑康成曰:自其家祭肉,过三日不食,是亵鬼神之馀。 

  郑汝谐曰:公祭之肉,不敢越宿,敬君赐也。家祭之肉,不过三日,比之公祭可以留,而亦不可久也。 

  朱子曰:盖过三日,则肉必败,而人不食之,是亵鬼神之馀也。但比君所赐胙,可少缓耳。 

  【原文9】 

  食不语,寝不言。 

  【白话9】 

  吃饭、睡觉时不言语说话。 

  【释词9】 

  食不语,寝不言:此两句互文,即“食寝不言语”。 

  【先贤精义9】 

  张栻曰:先儒谓直言曰言,答述曰语。专一于寝食,非言语时也。 

  郑康成曰:为其不敬,明当食寝非言语时也。 

  《论语注疏》曰:方食不可语,语则口中可憎。寝息宜静,故不言也。 

  《四书辨疑》曰:食不语,止是口中有物,故不多语;寝不言,止是心欲安静,故不多言。 

  范氏曰:圣人存心不他,当食而食,当寝而寝,言语非其时也。 

  杨氏曰:肺为气主而声出焉,寝食则气窒而不通,语言恐伤之也。 

  《四书约旨》曰:当食时心在于食,自不他及,日常如此,故记之。若礼食相会,岂无应对辞让之文?祭与养老,更有合语乞言之礼。但行礼时则语,食时自不语也。 

  【原文10】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白话10】 

  即使是粗饭菜汤,吃前也必定要祭,一定要像斋戒时一样严敬。 

  【释词10】 

  疏食:粗饭。疏,粗也。 

  菜羹:以菜和米屑为羹。《正义》:“以菜为羹也。” 

  瓜祭:瓜,必也。陆氏曰:“《鲁论》‘瓜’作‘必’。”朱子:“古人饮食,每种各出少许,置之豆间之地,以祭先代始为饮食之人,不忘本也。” 

  齐:斋。朱子:“齐,严敬貌。” 

  【先贤精义10】 

  钱穆曰:古人临食,每品各出少许,置笾豆之间,以祭先代始为饮食之人,所以报功,不忘本。当孔子时,非贵品或不祭,而孔子临食,虽菲薄亦必祭,又必致其肃敬之容。 

  张栻曰:物虽粗薄,而于其祭也,必亦致其严肃焉。诚之所存,非徒然也。 

  《论语集说》曰:“虽疏食菜羹瓜祭”,则明无不祭之食;“必齐如也”,则明无不敬之祭。 

  朱子曰:孔子虽薄物必祭,其祭必敬,圣人之诚也。 

  【附录】 

  《论语正义》曰:食所以有祭者,《礼运》曰:“昔者先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炮以燔,以烹以炙,以为醴酪,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此以祭之所以报功,不忘本也。”《玉藻》云:“唯水浆不祭。”是盛物方祭,非盛物或可不祭。夫子家居所食,虽极之疏食菜羹,亦必祭之,又必致其肃敬之容,所谓不敢以非薄废礼者也。 

  【先贤精义】 

  朱子曰:此一节记孔子饮食之节。 

  《论语注疏》曰:此一节论齐祭饮食居处之事也。凡言不食者,皆为不利人,亦齐者,孔子所慎,齐必严敬,若必食之,或致困病,则失严敬心,故不食也。 

  谢氏曰:圣人饮食如此,非极口腹之欲,盖养气体,不以伤生,当如此。然圣人之所不食,穷口腹者或反食之,欲心胜而不暇择也。 

  刘宗周曰:圣人衣服之制、饮食之节,只与常人同,但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知之,而与百姓同其日用,故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彼所谓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四书解义》曰:此皆圣人饮食之节,无不中礼如此。盖不止于养身,而亦所以养德,学者能随事而体察焉,何莫非道之所在也?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