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白话】
乡里的人举行乡饮酒礼,要等拄杖的老者出去,这才可以离席而出。乡里的人举行驱逐疫鬼的傩礼,便穿着上朝的服装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释词】
乡人饮酒:此即古代的乡饮酒之礼。《经韵楼集》:“乡饮酒礼,古谓之‘飨’。(飨)从‘乡食’,会意。”
《论语偶记》:“此乡人饮酒,谓党正蜡祭饮酒也。所以知然者,经云‘杖者出斯出矣’,是主于敬长。”段玉裁:“其礼主于养老。”按:此处亦可能是岁时伏腊及冠婚等事时,乡党亲友聚饮。
杖者出,斯出矣:杖者,老人。年长者拄杖,得乡人之尊重,故杖者先。
《义疏》:“礼,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故呼老者为‘杖者’也。乡人饮酒者贵龄崇年,故出入以老人者为节也。”朱子:“六十杖于乡,未出不敢先,既出不敢后。”
乡人傩:傩者,古人驱逐疫鬼及无主之殇鬼等鬼祟,而祭之于道上,迎纳吉祥也。《周礼》方相氏掌之。《续汉书·礼仪志》:“先腊一日,大傩。”谯周《论语注》:“傩,却之也,以苇矢射之。”《论语正义》:“三傩,惟季冬之傩,通于上下。”
《弁服释例》:“《小尔雅》:‘无主之鬼谓之殇。’鬼无主则为厉,故曰‘强鬼’。”
朝服而立于阼阶:阼阶,即东阶,这是主人位。《礼记》:“存室神。”按:乡人驱鬼,恐惊先祖之神以及五祀之神,故朝服而立于庙之东阶,使神依己而安。大夫朝服以祭,孔子为大夫,故用祭服以依神。
【先贤精义】
朱子曰:此一节,记孔子居乡之事。
孔安国曰:乡人饮酒之礼,主于老者;老者礼毕出,孔子从而后出。傩,驱逐疫鬼;恐惊先祖,故朝服而立于庙之阼阶。
康有为曰:圣人之恭乡党而敬老也。
《论语义疏》曰:阴阳之气不即时退,疫鬼随而为人作祸,故天子使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执戈扬楯,玄衣朱裳,口作傩傩之声,以驱疫鬼也。
陈祥道曰:疾行先长谓之不弟,徐行后长谓之弟,故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孝莫大于宁亲,宁亲莫大于宁神,乡人傩则神有所不宁,故朝服立于阼阶,所以宁之也。
张栻曰:少而从长,顺也。举此一端,余可见也。礼之有傩,所以驱攘疠气。有是理,故有是事也。“朝服而立于阼阶”,敬其事,且以存室神也。
《四书解义》曰:此居乡之道也。
蕅益大师曰:亦是爱礼,极思。
《四书反身录》曰:居乡而或以贤知先人,或以门阈先人,或以富贵先人,或以族大先人,或以事业闻望先人,或以学问文章先人,有一于斯,其人可知。圣如孔子,居乡恭谨,固无论矣。下此如汉之张湛,官至太守,归乡必望里门而步。主簿进曰:“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湛曰:“礼,下公门,式路马。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父母之国当尽礼,岂为自轻哉!”
《论语学案》曰:孔子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观于乡饮酒之礼而孝弟之道达于下矣,观于乡人傩之礼而忠敬之道达于下矣。
【附录】
《礼记·乡饮酒义正义》举“乡饮酒礼”曰:凡有四事:一则三年宾贤能,二则乡大夫饮国中贤者,三则州长习射饮酒也,四则党正蜡祭饮酒。总而言之,皆谓之乡饮酒。
《菣厓考古录》曰:凡难(傩)有三:季春国难(傩。下同),毕春气,诸侯以下不得难;仲秋天子难,达秋气,天子以下不得难;惟季冬难,贵贱皆得为,故谓之“大”。大难通于天下,必有董其事者。乡大夫之职,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此难亦其一事。
【本节参考书目】
《周礼》《礼记》《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癸巳论语解》《论语正义》《论语学案》《论语集释》《论语点睛》《论语偶记》、谯周《论语注》、康有为《论语注》、《四书解义》《弁服释例》《经韵楼集》《菣厓考古录》《四书反身录》《续汉书》。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