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寝不尸,居不容。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
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迅雷风烈,必变。
本节分五段释之
【原文1】
寝不尸,居不容。
【白话1】
睡觉时不直挺着四肢僵卧,居家时不以客礼自处。
【释词1】
寝不尸:睡觉时不布展四肢仰卧如死人。朱子:“尸,谓偃卧似死人也。”
居不容:日常居家,不用庄敬如同作客。居,居家。容,当是“客”字。臧玉琳:“‘居不客’,言居家不以客礼自处。是当从《释文》作‘客’,《开成石经》亦作‘客’。”
【先贤精义1】
《论语注疏》曰:此言孔子寝息居家之礼也。人偃卧四体,布展手足,似死人,孔子则当欹屈也。其居家之时,则不为容仪,为室家之敬难久,当和舒也。
张栻曰:“寝不尸”,体不肆也;“居不容”,安舒而已,非惰也。(门人之察圣人,其详至于寝处之际无不尽者,昔人之学,固如此哉。)
段玉裁曰:“寝不尸”,恶生之同于死也;“居不客”,嫌主之类于宾也。
钱穆曰:此非恶其类死者,乃恶夫惰慢之气之肆而不知戒。
《论语义疏》曰:(眠)当欹而小屈也。
刘宗周曰:学者每言睡时做主张,圣人寝而不尸,息中有生,仍是勿忘勿助机缄,所谓“通乎昼夜之道而知”也。“居不容”,申申夭夭是也。
【原文2】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
【白话2】
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平日所熟识的,也一定要改变容色。看见戴着冠冕的人以及瞽者,即使是常见面,也一定要以礼待之。
【释词2】
齐衰(zīcuī):丧服。在五服中列第二等,次于斩衰。其服以粗疏的麻布制成,衣裳分制,缘边部分缝缉整齐,故名。其制有别于斩衰的毛边。
狎:亲狎,指平日所熟识者。
变:变容,以表示同情与哀悼。《注疏》:“此即哀有丧也。”
冕:冠冕,表有官爵。
亵:亲近而不庄重。表示见的次数多或常相处,礼仪上就会有懈怠。周生烈:“亵,谓数相见,必当以貌礼之。”
貌:礼貌。恭敬以礼。白石钱氏:“以貌者,见之必作之类也。”《集说》:“尊有爵,恤不成人也。”
【先贤精义2】
《论语注疏》曰:见衣齐衰丧服者,虽素亲狎,亦必为变容:此即哀有丧也。见大夫与盲者,虽数相见,必当以貌礼之:此即尊在位,恤不成人也。
《论语正义》曰:夫子于素所亲习之人,亦变容待之者,哀敬之异于常时也。
康有为曰:见丧则哀,见贵则敬,见废疾则怜。
陈祥道曰:必尽其礼,所以致其敬也。
【附录】
《经义知新录》曰:冕者无无故行于道路之事。
《论语义疏》曰:以貌、变色,对之也。变重貌轻:亲狎重,故言“变”;卑亵轻,故“以貌”也。
【原文3】
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
【白话3】
在车上遇见穿丧服的人,以及手持邦国图籍的走卒,也要立身前倾手扶横木以示敬意。
【释词3】
凶服:丧服。或曰:“囚服,送死之衣物也。”此说亦存之。
式:即“轼”,车前横木。按:以手抚轼,为古人表示尊敬的礼节。朱子:“有所敬,则俯而凭之。”
负版者:持邦国图籍者。负,本处解为“持”,《正义》:“负,本义置之于背,而图籍非可负之物,故解为手持。亦引申之义。”钱氏:“版者,书邦国人名之数。”《世说·文学篇》注引郑注:“负之者,贱隶人也。”
按:或认为此是“负贩者”,今不取,《正义》曰:“则通衢市贾,将有不胜为礼者矣”。
【先贤精义3】
《论语集说》曰:式凶服,所以哀有丧;式负版,所以重民数。此圣人在车之容也。
《论语正义》曰:古人车皆立乘,若有所礼以为敬,则微俯其身,以手扶轼。(遂以式为敬名。)
朱子曰:式此二者,哀有丧、重民数也。人惟万物之灵,而王者之所天也,故《周礼》“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况其下者,敢不敬乎?
【附录】
《论语正义》曰:《说文》云:“版,判也。”判木为片,名之为“版”。段氏玉裁改“判”为“片”,非也。版,又名“方”,《中庸》云:“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郑注:“方,版也。”
徐英曰:式负版者,敬图籍也。古者,土地人民户口车服礼器,凡国之典献皆有图籍。图籍兼方策而言,剖竹则为简策,析木则为方版。敬图籍者,犹今世敬国旗耳。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