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白话】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过于哀痛。跟随他的人说:“夫子哀痛过度了!”孔子说:“我有哀痛过度吗?我不为这样的人过哀又为谁过哀呢?”
【释词】
恸:过于哀痛,过哀。《正义》:“郑注云:恸,变动容貌。”
有痛乎:哀痛之至,自己都没觉出来。
夫人:此人,指颜子。朱子:“其死可惜,哭之宜恸,非他人之比也。”
【先贤精义】
李炳南曰:由前章“天丧予”,可以了解此章“哭之恸”的悲心。
程石泉曰:亟言其伤心,痛惜回之死也。
胡氏曰:痛惜之至,施当其可,皆情性之正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见孔子哀之发而中节也。
缪协曰:圣人体无哀乐,而能以哀乐为体,不失过也。
伊藤仁斋曰:宜哀而哀,宜乐而乐,皆人情之所不能已,而虽圣人无以异于人。故人情者,圣人之所不废也。苟中其节,则为天下之达道;不中其节,则为一人之私情。求之人情,而所不安者,圣人不为也。故灭情与纵情,其为罪也均矣。
《论语稽》曰:圣人之哀乐不过乎中。有为而为,恸所当恸,则亦不得为过矣。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