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白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同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在意这个。平时你们就说:‘不了解我啊。’如果有人要了解你们,那怎么做呢?”
子路马上回答到:“一个千乘之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外部有军事战争,内部又遇上饥荒。我来治理的话,等到三年,可以让百姓变得勇敢,并且懂得道义。”夫子微微一笑。
“求啊,你怎么样呢?”冉求回答说:“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我来治理的话,等到三年,可以让百姓富足。至于礼乐教化,那要等待有德之君子。”
“赤啊,你怎么样呢?”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这样做,只是想学习罢了。宗庙之事,或者诸侯相会见,我穿上玄端服、戴上章甫帽,愿意当一个小小的司仪。”
“点啊,你怎么样呢?”曾皙鼓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把瑟放下起身,回答说:“我的想法不如三位同门的好。”孔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只是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了身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孔子喟然而叹说到:“我赞成点啊!”
三位同门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曾皙说:“他们三位说的怎么样啊?”孔子说:“也是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夫子为什么对由笑了笑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啊,他说的话不谦让,因此对着他笑了笑。”曾皙又问:“难道冉求所说的就不是国家吗?”孔子说:“哪里有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的呢?”曾皙又问:“那么赤所说的就不是国家吗?”孔子说:“宗庙之事、诸侯相会,不是诸侯之事却是什么呢?赤如果只能做小事,谁还能做大事呢?”
本章分六段释之:
【原文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白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同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此就不言自己的志向了。平时你们就说:‘不了解我啊。’如果有人要了解你们,那怎么做呢?”
【释词】
曾晳:名点,字皙,曾子之父。孔子弟子。
公西华: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子,小孔子四十二岁。
侍坐:陪同、侍奉孔子坐。《正义》:“‘侍坐’者,谓四子侍于夫子坐侧也。上篇或言侍,或言侍侧,此独言侍坐,明四子亦坐也。”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因为。长,年长。尔,你。毋,不要。以,可以看做已,止也。《论语后录》:“以、已古字通用。”《石渠意见补缺》:“谓毋以我年长,止而不言。”
居:平时、平日在家的时候。
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不理解我。
如或:如果有人。
则何以哉:则,就、那么。以,用。何,什么、怎么。
【段解】
唐文治曰:此以齿为序也。
朱子曰:言我虽年少长于女,然女勿以我长而难言。盖诱之尽言以观其志,而圣人和气谦德,于此亦可见矣。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见圣贤用世必先考志也。此孔子欲观诸贤之志而裁成之也。
《论语大义》曰:圣门之学,用则行、舍则藏。夫子此问,盖欲考诸贤经纶之业,若空疏无具,则非儒者之志矣。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