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9-06-12 14:32:00             比邻为美公号

  【原文】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白话】 

  司马牛向孔子请教行仁之道。孔子说:“仁人,他说话迟钝。”司马牛再问:“说话迟钝,这就称得上是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难,说起来哪能不迟钝呢?” 

  【释词】 

  司马牛:名耕,字子牛,宋国人,孔子弟子。他是宋司马桓魋之弟。 

  讱:说话迟钝。按古注:讱,顿(钝)也,忍也,难也,不忍言也,与今之“迟钝”意通。朱子:“仁者心存而不放,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发,盖其德之一端也。” 

  《论语后录》:“刃顿为‘顿’(今之‘钝’),言顿为‘讱’。其言也讱,言之顿矣。故夫子曰:‘君子欲讷于言。’”按:又“刚毅木讷,近仁”。 

  《论语古训》:“盖人有所不忍言者,其词必顿。忍亦从刃声,义相反而成也。” 

  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司马牛认为仁道广大,言语钝讷,怎么就是仁呢?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言由心出,心感其事之难,才能言之若不易。钱穆:“兄弟之间,感有难言,亦仁之一端。” 

  【先贤精义】 

  《论语义疏》曰:古者言之不出,恐行之不逮,故仁者必不易出言,故云其言也讱。 

  康有为曰:耻躬不逮,故言不易出。盖木讷近仁,巧言鲜仁。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仁之难也。仁道至大,非但行之难也,其言之亦难。 

  张栻曰:人之易其言者,以其未知用力也。用力愈深,则其言也愈不敢易矣。故仁者之言必讱,以其为之之难也。 

  江熙曰:《礼记》云:“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致也。勉于仁者,不亦难乎?”夫易言仁者,不行之者也。行仁然后知勉仁为难,故不敢轻言也。 

  徐英曰:牛之为人,盖轻于感愤,迫于恶兄,常怀忧惧,故夫子教以讱。此是对症发药。 

  朱子曰:心常存,故事不苟;事不苟,故其言自有不得而易者,非强闭之而不出也。愚谓牛之为人如此(多言而躁),若不告之以其病之所切,而泛以为仁之大概语之,则以彼之躁,必不能深思以去其病,而终无自以入德矣。故其告之如此。盖圣人之言,虽有高下大小之不同,然其切于学者之身,而皆为入德之要,则又初不异也。读者其致思焉。 

  《石鼓论语答问》曰:前辈谓司马牛多言而躁,即此语乃是教之入门也。 

  钱穆曰:本章虽专为司马牛发,然亦求仁之通义。孔子又曰:“仁者先难而后获。”苟能安于所难,而克敬克恕以至于无怨,斯其去仁也不远矣。孔子又曰:“刚毅木讷近仁。”学者当会通诸章求之,勿谓此章乃专为一人发而忽之可也。 

  【附录】 

  包慎言曰:牛之兄桓魋有宠于宋景公,而为害于公。牛忧之,情见乎辞,兄弟怡怡,不以义伤恩也。而魋之不共,上则祸国,下致绝族,为之弟者必须涕泣而道。盖讱而言,正所以致其不忍之情,故夫子以为仁。(一说:兄弟之亲,有难言者。) 

  《史记·弟子传》曰:司马耕,字子牛。多言而躁。问仁于孔子。(一说:孔子就其偏而勉之。) 

  钱穆曰:《史记》:“司马牛多言而躁。”一说:孔子就其偏而勉之。又一说:牛之兄桓魋,有宠于宋君,将为乱,牛忧之,情见乎辞。然兄弟之亲,必有所难言者。孔子就此加以指点,使易于体悟。就本章及下章牛之再问,则牛之易于言可知。本章下文孔子答为之难,亦可指兄弟之间言。则两说皆可通。前说主从本文体会,后说旁求事证,学者合以求之可也。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