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网上学堂 >习经典

习经典-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9-06-12 14:39:00             比邻为美公号

  【原文】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白话】 

  鲁哀公向有若问到:“年景饥荒,国用不足,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十分收一的田租制度呢?”哀公说:“十分收二,我仍然不够用,怎么能只十分收一呢?”有若回答说:“百姓用度足了,君上怎么会不足呢?百姓用度不足,君上怎么会足呢?” 

  【释词】 

  有若:即有子。此处称有若而不称有子,因为这是君臣之间的问答。 

  年饥:年景饥荒。按:饥荒年月,为政者当更思民之生存问题,所以古之“荒政”务在使民得食;而哀公思考的却是自己的用度问题。 

  用:国家用度。《论语札记》:“抑哀公斯问也,其将丧邦乎?年饥,不忧民之饿莩,而忧己之不足,此岂君道哉?” 

  足:充足。 

  如之何:怎么办。朱子:“公意盖欲加赋以足用也。” 

  对:臣回答君。 

  盍:何不。唐文治:“哀公忧己用之不足,而有若则忧民用之不足。盖仁人之心,忠告之道也。” 

  彻:一种田租税收制度。按照周法,什一而税叫做“彻”。彻,通也,为天下之通法。朱子:“周制: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大率民得其九,公取其一,故谓之‘彻’。” 

  二,吾犹不足:哀公于田税外再加赋,就是什而收二。朱子:“公以有若不喻其旨,故言此以示加赋之意。” 

  君孰与不足:民富,君不会独贫;民贫,君不会独富。与,犹如“谓”。朱子:“鲁自宣公税亩,又逐亩什取其一,则为什而取二矣。故有若请但专行彻法,欲公节用以厚民也。” 

  【先贤精义】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见足国莫先于足民也。有国者不当以足用为念,而当以爱民为心。 

  《论语注疏》曰:此章明税法也。哀公既言重敛之实,故有若又对以盍彻足用之理。言若依通法而税,则百姓家给人足。百姓既足,上命有求则供。今君重敛,民则困穷,上命所须,无以供给。 

  朱子曰: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 

  《论语正义》曰:彻,则年饥之民庶足食,君孰与不足用也?君卿从无年饥不足食之事,惟必欲取二,则民散赋缺,不足用耳。大司徒荒政十二,二曰“薄征”,故有若于饥年言彻足用,此筹国老谋至计。 

  张栻曰:哀公以用不足为忧,而有若之对,循其本以告之。儒者谋人之国,未有不循其本而言之也。使哀公思夫二之犹不足,而有若乃欲损之,以为足国之道在乎是,则庶乎知为政所当损益者矣。 

  杨氏曰:以二犹不足而教之彻,疑若迂矣。然什一,天下之中正。多则桀,寡则貉,不可改也。后世不究其本而惟末之图,故征敛无艺,费出无经,而上下困矣。又恶知盍彻之当务而不为迂乎? 

  《礼记•王制》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惜抱轩经说》曰:孔子之告哀公曰:“古之君子,即安其居节,丑其衣服,卑其宫室,车不雕几,器不刻镂,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又曰:“仁人不过乎物。”以孔子所讽推之,哀公者,多欲、奢纵而不恤民之君也。故曰:“今之君子,求实无厌。”夫人君之德,必在恭俭爱人,而况其于饥岁乎?公曰:“年饥,用不足。”有若曰:“盍彻乎?”言人主之职,求足民而已。足民必薄征,薄征必先俭己。苟第欲足己而已,则求实无厌,二犹不足,虽过二,终无足时也。苟欲足民而已,菲饮食,恶衣服,卑宫室,夫何不足之有? 

  《荀子》曰: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窌jiào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馀,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 

  康有为曰:若横征苛敛,令民无以为生,则君亦与之俱危。汉灵善作家而黄巾起,明万历务矿税而闯贼兴。可不戒乎? 

  《论语正义》曰:有仁君明王,其取下有节,自养有度,则得承受于天地,而不离(罹)饥寒之患矣。若贪主暴君,扰于其下,侵渔其民,以适无穷之欲,则百姓无以被天和而履地德矣。 

  唐文治曰:百姓足,则君存矣;百姓不足,则君亡矣。愚读有子之言,未尝不流涕也。 

  天台陈氏曰:哀公之问在于足国,有若之对在于足民。虽相反,而实相成。年饥用不足,哀公但知为国之病,而不知民之病尤甚。民之休戚,即国之休戚也。能行彻法以足民,国用之足在其中矣。 

  刘宗周:救荒莫如节用,节用则薄赋敛。此为万世荒政之龟鉴也。 

  郑汝谐曰:善富国者,务藏于民,未有民富而其上贫也。 

  【附录】 

  《论语正义》曰:宣公十五年,初税亩,《左传》云“非礼也”,谷出不过借以丰财也,亦言民足食,则赋役之用供,故为丰财之礼,荒政务在使民得食。 

责任编辑:宋睿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