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大庆职业学院孔子学堂用博大开放的胸怀兼容并蓄。这种开放还表现在师资由全院选聘,也邀请社会有造诣的人士来我院讲学。孔子学堂也会成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公益学堂。

孔子学堂与时俱进的精神首先反映在不复古,不做返视型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旨在于放心、制心。抓住这个本质,形式就可以与时俱进,不拘一格。
孔子学堂本着务实求真的修持,坚持体证实证。学堂定位培养学生能在平凡岗位,平实的生活里,有恒心,知荣辱,务实精进。
在选择教学内容上主要遵循这三个原则:知行合一、理法合一和表里合一。
知行合一就是讲能做的,做所讲的,大处作眼,小处入手,细处较真。特别重视实证和实践。杜绝口头禅、大而空。
理法合一就是每个模块都有心法、技法、练法三个部分。理不明容易流于形式,法不会则无从下手。练法长期被人忽视或是隐于师承门内,没有很好的练法则无从下手,难以琢磨。
表里合一就是诚于中而形于外。表里合一的关键在于通透。不管从表及里还是从里及表,最后都要达到中的境界,表既是里,里即是表。表里合一。
学堂的课时安排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烧开水的模式,就是集中二到三天,封闭学习,一种是浇花模式,每周半天分享研讨。每个模块都包括三个阶段:理法讲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个阶段。时间上各占三分之一。理法讲授主要是运用教练技术等综合教学手段明理法。内化于心则是通过分享讨论,静坐内省,涤荡内心,提升正见。外化于行,则是通过各种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检验理法学习和内化成果。
文武兼修就是执行合一的体现,这个武不仅仅包括太极拳,还有古琴、围棋、书法等等技艺。
经史并用则是另一个方法。这样才能形成经纬准确定位。只读经不读史,不知道真伪;只读史不读经,不知道高低。
学堂不仅仅要定好点,还要铺好面,最后达到整体融于学生的日常教学培养中。孔子学院的学员来自各个系部,不仅仅在各系部分阶段做了分享,而且还在全院范围内做了深层次的探讨,未来将把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和相关系部的教学结合起来。
检验教学成果的依然是我们的校训:责任心、真功夫、好习惯。其实孝忠信义都是责任感。只有责任感没有真功夫,那就会变成满嘴仁义道德,全无一用是书生。有没有功夫,体现在难处、通处、细处。学习一定要从三体入手,就是先有体会,然后体验,最后达到体现的自然而然的境界。这些既需要时间来炼就也需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功夫体现在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能不能定得住,顶得住,在繁杂琐事中能不能既快又稳,心中虚明。真正有功夫了,才能做到勇者不惧。
好习惯真是在日积月累的修持下,形成的无处不在的自然流露,是教养。是体现。是从有所为到无所为的过程。是功夫上身的过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不是给学员一杯水,而是打一眼清泉在他心中,只要他不被尘土堵住泉眼,自有清泉源源滋养他。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户,他们可以更能把握中国历史的轨迹,鉴赏中国的艺术,领会中国人琴棋书画和诗情画意的生活。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但不闭上其他已经打开的窗户。也就是说我们不排斥现代一切优秀文明的成果,我们不会因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就厚古薄今,关闭了其他看世界的窗户。
不仅仅如此,这扇窗户更为独特的地方,不是透过它能看外面的世界,是它能把阳光透射进来,照见自己的内心。再美的风光,如果没有光,都会黯然失色。有光,才会看清生的路,有光才真正明明白白的过一生,才能真正做到心明理顺,知者不惑。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对浩若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所领悟是很难的,我们学堂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学生的大脑不是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我们把那颗火种置于他的内心,只要他不丢不忘,就会越燃越旺。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他燃烧的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能得以在历尽劫难数千年薪火相传,不就是一代一代的师承所致吗?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那座高山,不管你爬还是不爬,山都在那里;不管你来与不来,孔子学堂都在这里等你。
具体实施
“愿天下父母皆能欢心、愿天下儿女皆成栋梁”,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愿望,也是大庆职业学院孔子学堂每节课前都要力行的发愿!希望能将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也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爱!
2015年12月3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大庆孔子学堂成立暨授牌仪式”在我院举行。我院作为东北三省第一家孔子学堂挂牌的高校,秉承与时俱进的精神、博大开放的胸怀、务实精进的担当,传承中华优秀品德,弘扬中国圣贤智慧。学堂的课程共分“孝亲尊师、明理诚信、感恩友善”三大模块,通过课上体验、课下实践的方式,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沉稳朴素的品格,圆融通达的智慧,温文尔雅的应对,达到“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目的,落实“责任心、真功夫、好习惯”的校训。
学堂隶属于学院党委,由学院党委宣传部和团委直接负责,现有义工老师23人。2016年5月14学院孔子学堂在南校区图书馆二楼正式开班,学院党委书记、齐鲁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孔凡军、秘书长丁维琪、以及21名义工参加了开班仪式。学堂共分为12项主题内容:《孝亲之道》、《诚信之路》、《感恩之心》、《魅力之夜》、《立命之学》、《明理之要》、《寻根之旅》、《友善之举》、《书法之美》、《名著之妙》、《识人之法》、《逻辑之术》,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特点,开展了《知己识人的心灵密码》、《品水浒讲忠义》、《爱情麻辣烫》、《大局观 领导力》、《结构化思考与表达》、《说文解字》等课程。
课堂是线上内容,实践是线下内容,实践是对学堂课堂体系的丰富和延伸、也是对课堂内容的精准落地,更是孔子学堂“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以“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学堂的实践目标,使同学们在提升素质、陶冶情操、历练修为、增强技能的同时感受爱、奉献爱、传递爱,通过素质拓展(即修身)、社会实践(即义工/志愿服务)、分享感悟三大模块,采用体验式、互动式的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孝心、感恩心和责任心,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落实“责任心、真功夫、好习惯”的校训,让“感恩父母、孝老爱亲、尊师重教、明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同学们真正做到“存善心、行善事、言善信、践善行”。
第一模块:素质拓展(即修身)
素质拓展能够提升学生自身修为和个人核心竞争力,是学生增素质、强内涵的具体体现。结合线上老师的课程内容,开展各项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学堂中的学生自行组织并参与其中,即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又锻炼了技能、提升了修为:
比如:太极拳赏析课程中,进行太极拳的学习体验,即可强身健体,又可了解、体会太极文化的深邃内涵;在书法赏析课程后开展书法绘画大赛,即提高学生的书法绘画功底、又提升了审美和鉴赏能力;在棋类鉴赏课后进行棋王争霸赛,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全局意识;在经典诵读课后举办经典诵读比赛和诗歌朗诵会,使学生们在同台竞技中感悟经典、陶冶情操;举办古琴鉴赏、品味茶道、插花赏析、瑜伽体验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德育品质和美誉素养;开展礼仪大赛、才艺展示大赛、创意环保大赛、“二十四孝”小品大赛等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的线下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里开启多种感知通道,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第二模块:社会实践(即义工/志愿服务)
结合学堂“孝亲尊师、明理诚信、感恩友善”三大板块内容,设计三项社会实践。
1.孝亲尊师实践:为父母做顿饭、为父母亲手制作一件礼物,完成父母的一个心愿;握握妈妈的手、给父母洗洗脚、梳梳头、与父母说说心里话,每天给父母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微信,与父母连连根;在母亲节和父亲节为父母编辑一条短信,说出你的爱、感恩父母;每天课前向老师问好,下课说声:“老师,您辛苦了!”举办亮家风、说家训、“我的美丽家乡”等活动,开展寻根之旅等。
2.明理诚信实践:通过举办辩论赛、研讨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知识讲堂、读书分享会、礼仪大赛等活动,让同学们切实体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组织学生参观铁人纪念馆、油田历史陈列馆、油立方等特色场馆和1205钻井队、第一口井等,观看石油魂、李新民音乐故事会视频,弘扬优良传统,感悟榜样成长历程,培养学生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拼搏进取、求实创新的品质;开展光盘行动;清扫校园死角垃圾、杂草;打扫教学楼、办公楼卫生;废旧电池、饮料瓶回收;“我是节能小卫士”等节约用水、用电、节能活动;在诚信实践中树立我院学子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国、爱校、爱家的情怀,养成安全、环保、卫生的好习惯。
3.感恩友善实践:深入爱心堡老年公寓、三德会所、残疾人收养所、鸣语自闭症儿童学校等做长期的义工、护工;进社区慰问孤寡老人、关爱贫困留守儿童;清理街道、巷尾白色垃圾、墙体立面的小广告;开展义务植树、义务献血、爱心卖报等活动;付出真心、感受不一样的爱,让友善之花开遍校园内外。
第三模块:分享感悟
分享感悟是通过上台分享、座谈交流、汇报研讨、撰写心得等方式将课堂所学、实践所获、践行所感、问心所悟进行归纳总结,是学堂中最“走心”的部分,也是让学生们同频共振的最佳方式。分享感悟可分为课堂分享和践行感悟两部分,每项活动后的分享感悟可作为后续学堂课程内容的案例素材,也可供更多同学进行学习和交流。
课堂学习、实践体验、分享感悟是孔子学堂的三大板块,也是“知行合一、理法合一、表里合一”的具体表现,通过三大板块的闭环循环,使同学们在知、行、悟中反复地感受和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孝亲尊师、明理诚信、感恩友善”深深的刻在骨子里、烙印在心中。
(作者单位系大庆职业学院孔子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