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学堂活动 >进乡村

进乡村-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5-12-23 13:38:00       孔祥建       中国孔子基金会

    “植根百姓生活,深耕精神家园。”是我们《孔子学堂》的宗旨。接地气、传香火、深下去、活起来是《孔子学堂》的特色。

    今天冬至,此时此刻,我们全国各地的社区、乡村《孔子学堂》人自动自发的来到学堂,老少团聚,其乐融融,在冬天里过上了我们久违了的,邻里之间包饺子、下饺子、吃饺子的集体生活。热气腾腾的水饺,充满欢乐的气氛……找到了昔日纯朴民风与乡恋温情。这也许就是传统节日在当下的新意,这就是我们学堂之所以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

  

     舜耕街道舜华社区孔子学堂

 

    舜耕街道舜华社区孔子学堂以“共叙邻里情,冬至暖人心”为主题的包饺子送温暖活动,在给大家带来了浓浓的节日气氛的同时,也为社区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送上冬至的祝福与关怀。

舜华社区通过创新“邻里守望、幸福舜耕”的互助服务机制,深入楼宇,分别建立“乐馨苑”、“夕阳乐”、“邻里亲”、“邻里和”等互助点,发动邻里之间相互结对,广泛开展“老助老”、“青年助老”、“幼助老”行动,特别是对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们实施重点帮扶。

    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饺子代表着团团圆圆,辖区空巢老人与年轻的志愿者们相聚在一起,包饺子,度佳节,让老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老人孩子围坐一圈,品尝着大家一起包的团圆饺子,社区空巢老人王阿姨说:“社区孔子学堂成了我们第二个家,在这里,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还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这是我们的学堂,也是我们的家”

    此次活动,社区专门邀请了社区老党员、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20余人参加,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传承了中华民族民俗文化,弘扬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倡导家庭和睦,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增强了居民群众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

    舜耕街道舜华社区孔子学堂负责人张潇说: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且很多老人在家自己不方便做,很多家庭没有时间做,我们就让大家聚在孔子学堂,既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大家了解冬至的来历,也能感受到学堂的温暖。不方便出门的老人,我们就送到家里。我们这里空巢的老人比较多,也有的老两口一起来社区吃饺子。

    无影山中路联合党委孔子学堂

    今日冬至,无影山中路联合党委孔子学堂举行了“冬至融情暖心共聚”联欢活动。 

    一大早社区的活动中心内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社区的志愿者们为辖区暖心工程受助老人包饺子,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学堂内挤满了忙得不亦乐乎的居民,一盘盘热气腾腾的的饺子摆放在大家面前,老人们相聚一堂,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饺子,吃在嘴里、香在心里。除了吃水饺,社区里的文艺骨干们还为老人们送上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台下的老人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联欢活动不仅是陪伴暖心工程的受助老人过节,更是为老人们汇聚爱心,今天的联欢会上就迎来了爱心人士给老人们送上爱心小米。

    飘香的饺子、温暖的冬至、承载的不只是一份节日的问候,更装满了大家对社区受助老人的关爱,我们通过搭建爱心平台,创造善举机会,汇成大德之海,温暖老人之心。

    社区志愿者种桂玲说:“社区组织的好,我们很高兴很开心。做为志愿者在冬至这个传统节日里,在社区我们能让老人们吃上热腾腾的水饺,给他们表演节目我们心里美滋滋地。” 

    社区老人张奶奶激动的含泪说:我今年86了,在社区里与大家一起过冬至,太高兴了,今天孩子们都不在家,我还能吃上水饺,感谢社区,感谢孔子学堂,给我们这样的老人带来温暖。

    国学老师赵书峰感受到社区温暖的大家庭,被深深的感动了,即兴为大家朗诵了一首诗。

    南辛庄小学孔子学堂

    冬至这个特殊的日子,20103班借着冬至这个节气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己动手包水饺。在班主任老师周密细致的准备下,还邀请了全校老师和学生家长来参加了这次活动。

不少老师和家长应约而来,帮助学生一起动手包饺子,场面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这次活动中,大部分同学都学会了如何包饺子,家长老师言传身教,都有了相应的收获,也让大家都对冬至这个喜气洋洋的日子更有所了解。

    这次活动是结合冬至在孔子学堂开展的综合实践课,六三班王晓玉同学觉得这次活动很有意义,同老师同学一起动手包饺子,欢声笑语共同过冬至。

    各地的孔子学堂在冬至这一天齐聚一堂,在学堂内发起了“学堂饺子包起来,大家一起过冬至”的活动,无论是社区的还是学校的孔子学堂,大家都积极主动,在社区中有很多经常参加活动的家庭没时间包,有时间的家庭就多包下点,让他们下了班过来拿,这种像家庭中的关心和爱护,使整个学堂更具有人情味。

    二十四节气是敬天法祖、天人合一的生活化体现,希望在每个节气都给老人和孩子们以具体的感受,接地气、深下去、让民俗文化活起来!

 

责任编辑:孔祥建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