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学堂活动 >进企业

进企业-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18-08-18 21:24:00             嘉兴山东商会

嘉兴市山东商会会长张庆允(图中)

嘉兴文法学院老师陈荣军(左二)

资深播音老师褚敏(右二)

孔子学堂优秀志愿者讲师、嘉兴市刑侦支队政委陆建林(右一)

嘉兴孔子学堂推广指导委员会执行主任竹弘禄(左一)

  2018年8月17日,农历七夕节的晚上,台风“温比亚”没有阻挡住大家学习的脚步,在嘉兴市山东商会,嘉兴孔子学堂推广指导委员会的学堂里,三十多位国学爱好者齐聚一堂,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

  本次读书会上,嘉兴市山东商会会长张庆允专程来到现场,为两位志愿者老师颁发聘书。一位是以汉语古文字学为主要研究领域,嘉兴学院文法学院的陈荣军老师;一位是资深播音专业的嘉兴广电新闻媒体人褚敏老师。

陈老师为大家讲解七夕的由来

  牵牛星、织女星的较早记载出现在《诗经》里,《诗经·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诗中的汉即银河,而织女、牵牛、启明、长庚、天毕、箕、斗都是星名。

  较早把七月和牵牛织女星联系起来的是《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

  七月,秀雚苇。狸子肇肆。湟潦生苹。爽死。荓秀。汉案户。寒蝉鸣。初昏,织女正东向。时有霖雨。灌荼。斗柄悬在下,则旦。

  织女星朝向东方,正是牵牛星。初秋时节,牵牛和织女分居银河两岸,隔着银河,遥遥相望。根据天文学家的研究,这种星象出现的时间约在公元前2000年。由此可见牛郎织女故事之源远流长。

  古人观象授时,以备农耕,天象在农业社会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七月流火”讲的就是秋天来了,天气开始转凉,“九月授衣”讲的就是气温降低,开始添衣。在添衣之前,需要完成织布、裁制等工作,也就意味上古人一入秋就开始准备这些工作,妇女昼出劳作,夜间纺绩。七夕节乞巧风俗,显然就是源于其与入秋夜绩、女红劳作之间的关联。

  现存的资料表明,七月七的字样只有在东汉之后的文献中才屡屡出现,而七夕故事和诗歌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才丰满起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原本只是一个秋天的节日,七夕故事所蕴含的意义,也不过是时令转换、秋天开始的消息。七夕最初与爱情无关。近年来国人炒作七夕情人节概念,原因之一是为了和西方的情人节抗衡,用心可谓良苦,然而,把七夕当成情人节,可谓数典忘祖。其实,中国原本是有自己的情人节的,它和西方的圣瓦伦丁节一样,不在秋天,而在春天。在古代,包括春分、花朝、春社、清明、上巳等等在内的春天节日,除了其特有的与农事、祭祀有关的仪式内容之外,无一不是风情摇曳的爱情节日,说到底,万物盛开、摇荡性灵的春天才是滋生爱情的季节。

  和两年前的七夕一样,褚敏老师用他那浑厚磁性的声音为大家朗诵了《鹊桥仙》。

  鹊桥仙

  作者:秦观 (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才沉浸在《鹊桥仙》的意境中,这边孔子学堂的志愿者付强就给现场的师友们送上了玫瑰。

  (两年前的七夕,同样在孔子学堂的读书会上,他和另一名志愿者万波相识,相爱……)

  《宪问》篇里,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xùn)。”

  孔子说:“读书人,如果怀恋安逸的生活(留恋居住地)就称不上是读书人了。”孔子意在告诉他的学生和后人,不可以贪图安逸、满足安逸,读书人要面向世界,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和行为都可以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要保持正直,但言语要谨慎谦虚。”

  “孔子尤其不喜欢巧言令色,足恭之人,却非常认可刚毅木讷,敏于行而讷于言,脚踏实地做事的人”,陈老师说道。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宪问》篇的12章,见到好处就想到道义,遇到危急时愿意奉献自己,长久地处在显要的位置上,却不忘记当初所立的诺言,也可以说是完美的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出处从这里由来也是可能的。陆老师在读到这一章节时有这样的感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孔子说:“爱一个人,能不让他勤劳吗?忠于他,能不教诲他吗?”爱孩子的家长,能不让他动手做家务,辛勤读书吗?从这一对母子专注听课的表情就能知道家长对孩子那份爱的付出和孩子正在认真接受着这份最为无私和温暖的爱。

责任编辑:解放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