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曲靖文庙孔子学堂举办第二期《中庸》研修班以来,受到来自社会各界学员的欢迎。研修班的举办汇聚了崇德向善的新时代文明新风尚,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唱响文化修身的自信,迈出好学勤学的文明步伐。文庙学员王鹏升特攥写活动感悟,以飨读者,详见下文。
来自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学员王鹏升分享:
心怀承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激情与责任的担当,我于2019年4月21日从贵州省六盘水市来到了云南省曲靖文庙,参加第二届《中庸》研修班进行了一周的学习。
陆德泽老师解析《中庸》之道
一周以来,我参与读《中庸》总计100遍,通过一门深入的认真研读,通过陆老师理论联系现实生活的解读,通过各位学长们学习发言的启迪,我有如下深刻感悟:
学习掌握了《中庸》之道,是至诚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平衡和谐,“庸”是平衡不变。依道而行,个人成长就顺利,家庭就能获得幸福,社会就会和谐稳定,国家就会走向富强。
学习掌握了《中庸》之道的内容。即“九经”: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
方法是:首先,修身要以孝敬父母开始。“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其次,修身要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
再次,学习掌握《中庸》,必须不断精进学习,必须不断地与时俱进。一要博学之,二要审问之,三要慎思之,四要明辨之,五要笃行之。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通过《中庸》的研读与学习,我决心从日常工作中做到为人处世“三不说、三不做、三不交”:
三不说是:揭人之短的话不说,标榜自己的话不说,无用之话不说。
三不做是:贪图捷径的事不做,损人利己之事不做,贪图便宜的事不做。
三不交是:不忠不孝之人不去交,唯利是图之人不去交,言而无信的人不去交。
做到以廉律己、以勤治事、以公处人,以此为标准,逐渐达到中庸之道的要求。
总之,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学习“中庸之道”,心浮气躁之人是无法知晓规律的,学好《中庸》,仅靠几天的学习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厚德载物。我一定要继续静下心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从容淡定,自然能悟到其中的规律和正确的方法。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