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成都师范学院孔子学堂副教授、新华文轩博士后张瑞带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21级全体同学赴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行走的课堂”文化实践活动。
金沙遗址博物主要由“遗迹馆”和“陈列馆”两大展馆构成。在遗迹馆中,讲解员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金沙遗址祭祀区的考古发掘现场,对出土有象牙、太阳神鸟、黄金面具等重要文物的地点进行介绍,介绍地层、探方等“地书”基础考古知识。
陈列馆共有“远古家园”“王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以及“解读金沙”五个主题展厅。在第一展厅,讲解员带领同学们了解了金沙人生活的地理环境。从出土的大量象牙、众多动物遗骸和植物遗存中,同学们感受到了3000多年前成都平原生机盎然、万物勃兴的自然场景。在第二展厅,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金沙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金器、铜器、木器、灰坑、墓葬以及金沙人早期的房屋模型,由此对金沙人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加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在第三展厅展出有大量保存完整的象牙、造型各异的青铜器以及制作精美的祭祀玉器,同学们得以通过祭祀礼器了解到有关古蜀人民对于自然和神灵的虔诚信仰与精神追求。在第四展厅,讲解员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黄金面具、太阳神鸟以及十节玉琮等凝聚了古蜀人瑰丽想象的国宝重器,勾画出古蜀族群的精神世界。在第五展厅,讲解员以时间顺序梳理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船棺遗址与金沙遗址的传承关系,对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进行回顾与总结。
金沙遗址作为古蜀最具代表性的文明遗址之一,揭示出古蜀人用青铜和金玉、石器构建的信仰体系,是古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瑞老师要求大家观看近期播出的《古蜀记》纪录片,结合神秘古蜀王国的最新考古发现,深入思考古蜀文明如何与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文明的交流融合,以及古蜀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
通过此次“行走的课堂”文化实践活动,同学们对于古蜀文化的宏观发展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对于古蜀先民的信仰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而丰富了同学们古蜀文化的知识储备,为将来更好地从事本专业相关文化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6月14日下午,成都师范学院孔子学堂副教授、新华文轩博士后张...[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