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6月21日下午,“孔子学堂特别家书”启动暨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孔子学堂揭牌仪式在济南市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举行。济宁市司法局副局长、市强戒所所 随善健在仪式上讲话,介绍了“孔子学堂特别家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济宁市司法局副局长、市强戒所所 随善健在仪式上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敌,对于中国来言更有切肤之痛。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日本侵略者口中的“东亚病夫”。毒品带给我们的更多是耻辱。禁除毒品、富国强民也成为一代代有志中国人共同理想和追求。习总书记提出禁毒战争不获全胜绝不收兵。这既是命令又是号角。毒品不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难实现,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只会更加曲折艰辛。
全国现有登记在册吸毒人员234.5万人,山东省登记吸毒人员已超过9万人,参照国际上通用的吸毒人员显性与隐性比例,全国实际吸毒人数在1100万到1400万之间,我省实际吸毒人数也已近50万人,而且近3年来更以年均37%的速度递增,呈现人数急剧增长、区域逐渐扩大,群体层次多、低龄化等特点。吸毒人员显现低龄化趋势尤其让人忧心忡忡,以济宁为例,在济宁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 21到35岁的吸毒者占77.3%,20岁以下的吸毒者占13.9%,二者合计高达到91.2%。
他们本来都应该是国家的栋梁、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却需由国家出资,在大墙内强制隔离戒毒。并且每名吸毒人员会给2—3个家庭带来不幸,如果涉及刑事犯罪可能会影响更多的人。各位领导可以想一想,毒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有多么严重。“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如果不对此加以制止,假以数年,林则徐当年的预言就可能真的变成现实。
但是吸毒人员普遍存在着生理脱毒易,心理脱瘾难,出所回归社会后复吸率高等诸多问题。全球戒毒的巩固率只有9%,即使是戒毒技术比较先进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其戒毒人员的复吸率也高达90%以上。
济宁市强戒所利用地处孔孟之乡的区位优势,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方法,汲取力量。尤其是在中国孔子基金会授牌“孔子学堂”后,张华主任等领导非常关心戒毒所的教育矫治工作,针对戒毒人员的特点,多次与济宁戒毒所沟通座谈、调研指导。发现书信在戒毒所等特别场所中具有对特别人员的特别教化作用,结合省戒毒管理局关于戒毒教育导师和戒毒人员周记、月记的要求,确立了“孔子学堂特别家书”这一主题。
这是因为在戒毒所开展书信交流有着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总的来说是要戒毒人员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要自己感动自己。
具体的讲“孔子学堂特别家书”具有修复家庭关系,抒发真情实感,信息的及时沟通等功能,戒毒人员在入所前,由于吸住毒品将家中资财基本挥霍一空,有时更是负债累累,为了毒资甚至会伤害亲人。家庭反复规劝不见效果,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即使经过戒毒所的教育后,有悔改之心,由于国人性格较内敛、含蓄,不易将感情面对面进行表达。戒毒人员出于自尊或环境等各方面的考虑,无法将自己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展现给亲人。亲人也无法知道戒毒人员是否已经悔改。而书信交流没有面对面的冲突和尴尬,可以把事实说清,把道理讲透,尽情的抒发感情。也就是“让人把话讲完”,疙瘩可能也就解开了。
更重要的是通过书信不断表达对毒品的厌恶,对吸毒行为的反思,对戒毒成功的决心,家庭和干警的信也给予正面的鼓励和期待。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戒毒人员本身就会有一种心理暗示,进行自我行为修正,给自己贴上了各种正能量的“标签”。这样就能够用传统文化的载体――书信来扎紧思想的篱笆,构筑起毒品“防火墙”,不再受原来社会圈子的影响,进而减少复吸率。
省司法厅副巡视员、省戒毒局政委郝道方、济宁市副市长周凤文、市司法局局长程福华、团市委书记钟称生、作家杨义堂等领导也非常认可这种做法,分别给戒毒人员书写了书信。这些信情真意切,劝说戒毒人员认清毒品的危害,珍惜亲情的可贵,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彻底戒除毒瘾。这些帮教信在戒毒人员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表明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没有抛弃、放弃他们,使他们更加坚定了戒毒的信心、决心和写家书的热情。
“孔子学堂特别家书”主要分四种形式:
一封家信:戒毒人员与亲人之间的书信互动;内容既可以通过家长里短来交流感情,修补亲情,也可义正词严的表达对毒品的愤怒和痛恨,更可以共同为出所后的生活早日谋划。
一封汇报答惑信:戒毒人员与干警之间的书信互动;戒毒人员将戒治中的困难和想法写信给干警,干警则有的放矢的给予回复,这既是“知心大姐”式的心理咨询,也是普及禁毒知识的另一课堂。
一封交流信:干警与戒毒人员家庭之间的书信互动;将戒毒人员在戒毒所的生活、学习等真实表现通报给家庭,传授毒品知识,发挥家庭的监督作用,减少复吸率。
一封帮教信:社会公益人士及各级领导对戒毒人员表达期望及关心的书信,鼓励戒毒人员树立信心,早日戒除毒瘾,让戒毒人员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温暖。
具体的实施步骤按照“孔子学堂” 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理念来进行。
1、写好字:结合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在我所进行的软、硬书法培训,全部采用手写书信的方式,要求横平竖直,端庄舒展。各位领导可能不知道,戒毒人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了7成以上,当他们第一次拿起笔写信时可能距离上一次握笔已经十几年。在座的各位领导有很多都是书法大家,一会看到外面的展板时可能感觉写的字扭扭曲曲,不成这样。而这还是经过多次培训的结果,毕竟他们刺龙画虎的手臂舞刀弄枪的时间可能比舞文弄墨的时间要长得多。
2、读好书:与济宁市图书馆联合成立了强戒所图书分馆,装备国学图书3600多册,供干警和戒毒人员借阅。工作中,我们从历代书信中寻找有真情实感的书信让戒毒人员学习,阅读古今著名的书信,使他们从中体会书信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感和从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揖让进退。比如有一名戒毒学员在戒毒期间,他的母亲因为忧愁过度去世了。我们及时推荐他读了季羡林《怀念母亲》等书,引导他给亡母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思念和悔恨之情,并立下重誓,表示永不吸毒。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坚持积极引导,不放任自流,适度帮助但不包办代替。领导们可以看看展厅的信,都是他们寄信前的复制件,原始状态。他们的信,语句可能有毛病,语言可能不华丽优美,但态度都很认真,感情都很真挚的。
3、做好人:我们先后请知名作家杨义堂讲述了《孔孟文化与做人》,淄博儒商研究会张鸿雁、王晗毓讲述了《孝行天下》等,使戒毒学员明白做好人的意义。当戒毒人员解除戒毒期限时,将戒毒人员书信的精华进行摘抄,进行装框,作为他们的“毕业证”和“座右铭”,让他们挂在家里,经常看看,时时翻阅,将两年戒毒时光进行固定,让他们时时能有种新生的喜悦,明白做好人的不易及坚持。当心理有反复或受外界诱惑时,本人或家人可及时将来往书信拿出进行警醒。同时通过“孔子学堂特别家书”活动,使戒毒人员认识到了错误,唤起了其社会责任感。而且不少学员勇于站起来,不惜剥开自己血淋淋的过去来警醒青少年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不蹈他们的覆辙。先后到济宁学院附中、济宁市十五中学等单位进行“现身说法”,受教育数千人,为做好人迈出了自己坚实的一步。
开展孔子学堂特别家书活动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效果非常明显,我们发现戒毒人员家庭关系由对立变得和谐了、亲密了,戒治的意愿和热情高了,变有积极性了,开始由要我戒向我要戒转变,因而对干警的管理教育的认同感变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也增强了。
当然在开展“孔子学堂特别家书”活动中,还存着这样或那样问题,比如,有些戒毒学员应付现象,为了写信而写信。有些戒毒学员文化程度太低,字体扭曲、词不达意等。下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总体要求,将“孔子学堂特别家书”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来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也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继续帮助指导我们,更好的做好这项利国利民之举。
总之,我们认为“孔子学堂特别家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之举,非常符合戒毒教育的特点,而且成本低、见效快、易推广。在此请允许我再一次对支持这项工作的省厅局的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整理:孔祥建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