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下午,嘉兴市山东商会孔子学堂第三届会员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举行。会议特别邀请了独立学者金纲,以《儒学财富观》为主题展开深入探讨,近200名会员出席了此次会议。
金纲在授课中指出,儒家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如义理之辨等,并非仅仅是单纯的道德要求,其背后还蕴含着智慧。虽然儒家没有直接强调求取利益,但实际上,在遵循道德的过程中,利益诉求已经被暗含其中。
一般观点认为儒学不关注财富,只重仁义,金纲对此予以纠正,他强调儒学有其独特的中道财富观,且在传统中国价值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他通过《论语》中的诸多篇章进行解读,如《论语・子路》中孔子对卫公子荆 “善居室” 的评价,从 “苟合矣”“苟完矣” 到 “苟美矣”,体现了孔子对富贵的支持,表明财富越多越值得肯定,也证明了孔子和儒学从未赞美过贫穷。
同时,金纲提到,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欲求,若能通过正当途径求得,即使做 “执鞭之士” 也无妨,即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求取富贵的条件,金纲表示,这与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相关,也涉及邦国的文明与否。在邦国文明时代,应积极求取富贵,反之则应远离。即便处于无道邦国,不能求得富贵也可 “不改其乐”,求得富贵则应 “富而好礼”。
此外,在国家政策方向上,孔子儒学主张富有,《论语・子路》中 “庶矣哉”“富之”“教之” 的论述,体现了孔子认为国家繁荣富庶后还需教化,这才是文明与道之所系。
此次会议,金纲对《儒学财富观》的解读,为商会会员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让大家对儒学与财富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企业经营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