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童蒙,孩子还在懵懂求知的状态下,老师和家长们就应该用自己掌握的圣贤真知烁见,来培养孩子纯真纯正纯美无邪的品质,这是代代相传成就圣贤的成功之路,生活种中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给孩子造就这么一种氛围,拒绝精神垃圾污染。
在领秀城孔子学堂 ,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着圣贤的教诲,据老师介绍说,学堂成立时间虽然不长,生源也不多,但是来这里的孩子们仅仅几个月就已经全部具备了完全的个人自理能力,按时起床,穿衣,叠被洗漱吃饭洗衣服等等。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学堂的孩子们已把《弟子规》全部会背,《论语》也背诵到了一半。倘若您站在学堂的外边,你就会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和做游戏的嬉笑声。有些人也许会说,孩子读了背了又不懂意思,又何必读?其实低年龄的孩子“读”也是理解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的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所以最初并不强求学生理解,但会通过各种诵读方法帮助孩子记住这些经典。 你终将会发现孩子的领悟性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倪海厦告诉我们说:看经典的东西,智慧绝对很高。为什么叫做经典?就好像你要听音乐,你要听经典的音乐。你读书,小朋友,如果小朋友读书成绩不好,我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你读经......小朋友懂不懂不重要,他无所谓懂不懂,每天去背。因为它是经典的东西,当你去背经典的时候智慧就会打开来。这时候回头再去看学校的东西,就会变得很简单。”
师者,德之大也
据了解,学堂目前的代课老师姓燕,孩子们都亲切的称她为燕老师或“燕妈妈。”燕老师是一位有责任感有爱心、无私奉献的师者,在日常生活中既不放松自身的学习,又要管理八九个孩子,做过父母的都知道,我们在家管理一两个孩子都很困难,而燕老师一个人要照顾这么多孩子,任务艰巨可想而知。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些孩子有的叫燕老师叫“妈妈,”其实,在学堂的八九个孩子中,又有一半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其父母有的几个月也不回来看看孩子,孩子们与燕老师相处的时间甚至比自己的妈妈还要多,感情比妈妈还要亲,所以有的孩子就直接管燕老师叫妈妈。当然,孩子也会经常想念自己的亲生妈妈,会把思亲之情写在纸上,写着妈妈我想你。在学堂里有一个姓闫的小朋友,其父母离异,闫同学在这里已半年有余了父母也未曾来看望过他,燕老师对他关爱有佳。“一次外出学习时给他买了一个球,得此球,如得地球,孩子们太渴望爱了,太渴望亲情了。”燕老师说。
图为燕老师带领孩子们为社区老人做按摩
图为学堂的孩子为社区老人做按摩
孩子们在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长,做老师做家长的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学堂里有一名叫张仁泽的小朋友,刚来的时候还带着一副小近视镜,在学堂里几个月下来,不知什么原故,现在近视眼已经完全好了。我们可以想象,没有了电视手机的危害,孩子天天沉浸在圣贤经典的教育当中,无论是身心还是思想方面对孩子都将是多么的有利。或许,这些孩子有的没有了完整的家庭,他们是不幸的,但我们想,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还有圣贤文化的相伴成长。
图为摘掉眼镜后的张仁泽
孔子学堂的成立,离不开好的领路人,郑谦和郑老师是领秀城孔子学堂的总负责人。在学堂里,他放手把工作交给了燕老师。郑老师在百忙之中除了对学堂孩子们做学习指导外,还为学堂的厨房里安装了抽烟机,卫生间里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除此之外,孔子学堂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领秀城优美的自然环境,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以及完善的物业管理、和睦的邻里关系,这些都是保障。另外还有包括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鼓励,送米的、送油的、送蔬菜水果的等等。 这些都使得孔子学堂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壮大!相信孔子学堂的明天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尊老敬老”美德,2月15日,烟...[详情]
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