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学堂活动 >学堂活动

学堂活动-九游网官方网站入口

2023-07-19 15:10:00       聂黎       学习与研究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曲阜时明确指出,要“加强儒学传播和研究、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2014年,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两创”为主要目的的组织形式、交流平台和活动场所——孔子学堂率先在曲阜涌现。山东省高度重视,因势利导,将其列为由省委、省政府会同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讲话精神而专门整合组建的、省委宣传部直接主管的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的重要管理职能,统筹工作部署,作为国家级《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儒学传承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推进任务,打造山东“文化‘两创’新标杆”,推动孔子学堂建设由民间自发兴起进入了有组织、大规模、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到2022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澳门特别行政区及16个国家和地区共建立孔子学堂2784家。其主要做法与经验 可归纳为“六个创新”“六个结合”。

  创新管理体制,推进宏观统一管理与民间自主管理相结合。一是明确专门机构,制定管理办法。设立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制定《孔子学堂规范化建设方案》,对学堂品牌、师资、教材、课程、活动、基金等方面作出制度规范。二是严格审批程序,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孔子学堂申办须是具有党组织及法人资格的单位、机构和社团组织,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任务,不得从事非法活动。三是打造统一标准,增强品牌效应。在对外宣传、内部建设和管理制度方面都作出统一规定。同时鼓励各孔子学堂体现各自鲜明办学特色。

  创新区域布局,推进省内办学与省外、境外办学相结合。一是立足山东,打造孔子学堂普及发展的传播基地。目前,山东共有1468家孔子学堂,占53.23%。为省外国外发展提供示范引导。二是面向全国,推动孔子学堂建设合理布局。目前,全国其他省(区市)共建成1290家,占46.34 %。三是走出国门,尝试孔子学堂国际化发展。从韩国等国入手兴办孔子学堂,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典型培育与面上推广相结合。一是进学校,立德树人铸魂。在全部孔子学堂中,各类学校所办1282家,占46.48 %。围绕立德树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一体化融入学校管理、班级建设、师资培养和课程改革。如济宁学院二附小、济南市天桥区 “孔子学堂规范化建设试验区”和潍坊市奎文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先行示范区”,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十大行动”等活动。二是进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已建立乡村孔子学堂290家,占 10.51%,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做出贡献。夏津县新盛店镇拐尔庄村等一批村庄通过兴办孔子学堂服务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文明村庄建设。三是进企业,凝聚诚信文化。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创建活动。如中铁建设集团在孔子学堂教学中引领青年职工树立“节俭、敬业、感恩”理念和“三严三实”精神,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济南公交总公司开展孔子学堂进车厢活动,建成地面“流动”的孔子学堂。目前,各类企业兴办孔子学堂已达 406家,占14.72%。四是进社区,涵养崇德向善良好民风。着力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与居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助力社区建设邻里守望关爱的和谐家园。如济南市舜华社区创办全国首家社区孔子学堂,为更多的居民家庭送去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已有城市社区孔子学堂264家,占9.57%。五是进医院,推崇医者仁心。目前医院办孔子学堂达100余家,约占3.59%。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把中华传统文化理念,贯穿和渗透到医德医风建设中,成为医院践行“两创”的重要典范。六是进机关社团,提高治国理政能力。现有孔子学堂516家,约占18.71%。采取适合机关、社团学习传播特点,结合机关、社团党建开办“领导干部国学论坛”。《山东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全面加强干部政德教育》的典型经验被宣传介绍。除上述“六进”外,还尝试推进孔子学堂进老年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监狱、戒毒所等,产生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

  创新教学内容,推进传统文化学习传播与时代现实需要相结合。一是注重守正创新,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内涵的学习传播。把学习传播的重点放在“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方面,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内涵。二是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相衔接。孔子学堂的教学内容通古达今,形成既有浓郁传统色彩、又能反映鲜明时代精神的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中国革命文化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区域特色文化一脉相承、环环相扣的中华文化普及传播链。三是注重促进依托单位实际工作。普遍成为依托单位学习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平台,并且促进争先创优。

  创新学习宣传方式,推进线下与线上相结合。一是线下学习传播方式灵活学习多样。开展“点播式”“互动式”教学,根据学习需要组织学员进行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研学、文化扶贫、尊老助残等活动,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二是线上学习传播面大量广迅捷。积极主动与国内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合作,现场教学研讨等活动同步面向全国所有孔子学堂和社会现场直播。利用外语频道直接与国外传播交流。

  创新办学保障机制,推进公益性服务与社会捐助相结合。一是大批热心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志愿者提供了无偿公益服务。“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讲师团”专家无偿承担研究、授课任务;孔子学堂一线工作倡导者、负责人和参与者承担了学堂筹办、教学及宣传推广活动;还有数以万计的常年服务孔子学堂日常事务的志愿者。二是依托单位与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的社会捐助。依托单位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基础;中国孔子基金会建立了“孔子学堂发展基金”,得到一些企业和个人热心捐助。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孔子学堂已经日益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和重要载体。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做好主流媒体和网络的宣传引导、改进宏观组织协调及横向协作工作、统筹孔子学堂境外发展布局、加强师资、教材规范化建设工作、完善政策措施的支持与保障等,让孔子学堂在“两创”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辛毅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